两年前注册的简书,给自己取了个名字:不会思考的女人 今天我果断的把名字改了 以下正文均是两年前所写:
写关于“思考”这件事
让我想想从哪里开始写?
首先,论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我是被40年代的外公外婆带大 从小没看过几本课外书 就连动画片都没看过几部 读书学习完全靠自觉 能上个2A本科已是万幸 只是回顾成长的经历 发现自小学开始到高中 我从来都是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 并且都是通过最传统最乖的方式 从头到尾完成就好啦 好像从来没思考过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更快速或者可以少做些也能完成任务到了大学 开始出现迷茫 发现自己和同龄人有差别 甚至室友们都笑话我没有童年 笑话我不是同一个年代的孩子 他们很疑惑 我也很疑惑 我怎么了 怎么不同了 难道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的嘛 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不能乘坐时光倒流的飞船回到过去重新来过 怎么办 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以后我的孩子 一定不能这样培养了 尽可能向社会基准线看齐 如若有足够的能力希望往更高标准培养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环境直接决定了他/她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间接性决定了 他/她的一生 这个责任最终还要他/她自己承担……
其次,人的惰性加上长时间的习惯会让很多人输在了起跑线:小的时候没有接受到引导和开发 自然是自己胡乱养成的习惯 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思维是封闭式的 长大了 很羡慕别人怎么见识这么广 怎么可以有那么多创意 想着若果我也可以就好了 但是一切想法并未付诸行动 强大的惰性战胜了内心弱小的期待 所以时至今日 我还是比较刻板 工作和生活中 遇到问题 都不会先思考并分析后决策再行动 习惯性期待别人来帮助 这里想举个例子 我第一次体会到 独立思考的意义 有一个客户不和我合作项目 只是想找我帮忙找一个价格更低的教官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 公司有过这样的合作经历吗 能帮这个忙吗 第二时间 想到找同事确认自己这两个疑问 然而并未想过 下一步要怎么做 帮还是不帮 评估标准是什么 同事回答两遍:动脑 动脑 这个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我想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才明白 针对每个与客户合作的机会 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进而思考合作与否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最后做决策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但是思考的框架却是通用的……
最后,一个愿望:不会思考的女人把“不”去掉 从初中开始 就羡慕别人会写作 自己讨厌写作 半天憋不出来500字的周记 考试着急跺脚写不完800字的作文 如今才明白 词汇量奇缺 对生活的体会和思考太少 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自然没什么好写了 想起来唯一一次写得不错的作文:关于母亲 现在才想明白 因为是情感流露的文章 从小比较懂事的我对亲情多有一些体会 所以写好了 然而 从今天起 写一写关于自己的文字 把对生活的各种体会记录在案 提醒自己 多思考 人生会更精彩……
然鹅,我食言了,从两年前的7月14日起,我再也没有写过一次,直到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