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合文化--喝茶还有骚操作,原来可以这样玩

茶合文化--喝茶还有骚操作,原来可以这样玩

作者: 茶合新媒体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17:07 被阅读0次

转眼间,已经是10月底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已经过去小半个月了,工作琐碎、生活无味。小编那“老不正经”的朋友最近对茶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还特意去报了一个讲“宋代点茶”的课,听说讲课的是一个很帅的男老师。(我估计她就是冲着别人老师去的)

到了正式上课的那天,小编也被她硬拉着去了(一个人不好撩?)

比起我们上学时的课堂,点茶课堂还真是别具一格。位子不多,大约可以坐下十人左右(当然,向小编这种上体验课的就只有坐在朋友后面了);每个桌子上都有一些像碗、像杯的器具,还有一个像洗锅的刷把的东西和一张方巾。

在大家各自坐好的间隙,有一位男士已经悄无声息地坐在了最前端的位子上,那他肯定就是这堂课的主讲老师刘老师啦,仔细一看,确实是蛮帅的。

大家都坐定之后,课程就正式开始啦。

在讲点茶内容之前,刘老师为我们说了点茶的历史。中华饮茶共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唐代煎茶、宋代点茶以及之后的泡茶,点茶道由煎茶道发展而来,点茶道最早出现与唐末五代时期,在宋代达到兴盛顶峰,并由当时的日本僧人东传日本,形成了日本抹茶文化,但可惜的是因为战乱及朝代的更迭,明代初期点茶消亡。

也就是说,今天的重点点茶法在宋朝时最为流行,后来受环境影响,到明代以后就渐渐没落了,实在是有点可惜。

感叹点茶法没落的同时,重点来了,喜欢点茶法的朋友们,快点,要做笔记啦...

刘老师先给我们一一讲解了桌上的器具,分别是:盏、筅、瓶、杓。

盏,又称建盏,大小和形状与我们现在的饭碗差不多。筅,是用竹子制成的点茶用具,挺有分量的,筅束挺拔有力,是击打茶汤形成沫薄的重要角色。汤瓶,又叫执壶,在点茶时用于注水的器具,汤瓶瓶口比较细长,就跟咱们家里的瓷器酒壶差不多的。杓,就是用来取茶粉的,一般使用木头或竹子制成。据说还有一个工具叫做罗碾,一般是用它来碾碎茶饼的,可惜今天没见到。

了解完点茶器具后,更是勾起了小编对于点茶法的好奇。大家嘴里说的点茶法又究竟是什么呢?

点茶指的是:将茶叶进行蒸青、揉捻、研磨成茶粉后,投入茶盏中,使用汤瓶多次加入热水,再通过茶筅的不断击拂,打出一盏沫薄丰富茶汤品饮。

理论上看来只有几十个字,但看过刘老师的演示之后发现:实在不简单啊。

刘老师演示时用的是已经研磨好的茶粉,绿绿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摆正茶盏,用茶杓取出适量的茶粉,加入水,两者的比例好像是1:1,然后拿起了茶筅开始击打盏里的茶粉和水,慢慢的它们居然变成了芝麻糊一样的东西,还蛮香的。听说后来还要反复加几次水,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品。当时刘老师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我实在是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喝的那碗茶,很香、纯白的颜色很诱人,细腻的沫薄像我们平时喝的奶盖一样,不过味道中夹着一股清新的茶香。

在品茶的过程中,刘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点茶的礼仪:正坐,就是点茶的人要做得端正,能够更好的领略到茶中的美妙,也有利于自身气质的养成,难怪老师全程挺直腰背,之前还说老师难道不累吗?想来有些失礼了。鞠躬礼,说的是在一起喝茶的人,相互尊重的表示。还有一个就是在使用茶器具之前,要先擦拭我们的器具,这是对同行人重视的表现。

时间在一点一滴中溜走了,而小编和朋友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点茶的内容,中华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合文化--喝茶还有骚操作,原来可以这样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ib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