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迷恋美食节目,综艺、纪录片、电视剧及电影,看到美食电影关于橙沙之味的推荐。影片风格延续日本导演拍摄手法,主人公场景情节普通平常,细节处理细腻,微微道来,所有情感如涓涓细流汇聚大海般,集中在一点爆发,直戳内心,让人心生感慨,泪流满面。
一个人不喜欢吃甜食的人开了铜锣烧店,他开了这么多年,仅仅是喜欢这份工作。每天的生活平淡无奇,时时沉默,开门,制作,成品,打包,收钱,关门,循环往复。
德江说:“铜锣烧的灵魂就是豆沙馅。”在她得知发现店长不是自己做豆沙馅感到很意外。成本高,利润低,需凌晨半夜起床准备制作,洗豆子、煮豆子、熬豆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几个小时。店长在做豆沙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些许的不耐烦,猛抽着烟,一根接着一根,天黑到天亮,汗水浸透。德江边等边眯着眼睛,时而弯下腰,耳朵靠近锅边,终于脸上露出微笑。五十年制作豆沙的经验使他能够准确判断豆沙的每一个环节的成败。她说豆子这么辛苦长出来,当然要好好对待她们,制作豆沙是需要投入感情的。
澄沙之味当尝了一口自己制作豆沙馅的铜锣烧,他发出感慨,“终于吃上自己也愿意吃的铜锣烧。”
一如往常来这儿吃铜锣烧的学生也表示味道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说吃铜锣烧的感觉变了,豆沙馅更加顺滑、豆沙馅跟面皮口感更加融合。店长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微微笑了一下。
德江和学生聊起天来,她羡慕学生们的年轻自由,学生抱怨读书的烦恼束缚,不想上课。德江说:“那为了自由逃一天的课怎么样?”头发花白的德江有一颗年轻的心。
店长接纳了德江,德江每天天微凉就到店里熬制红豆沙。直到有一天,有人知道德江生过麻风病,她的手因为麻风病落下病根,畸形扭曲,来买铜锣烧的客人越来越少。店老板警告店长辞退了德江,店长应到,但当看见德江制作红豆沙时的幸福珍惜热爱,他还是决定让她留下来一起招待客人。
终于,所有人都知道了卖铜锣烧的德江生活麻风病。那一天,德江和店长等了一天都没来一个人。店长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安慰德江说天气太热了。店铺提早关门,德江摘掉帽子、脱掉衣服时,动作很慢,背影落寞,临走前不忘跟旁边的樱花树挥手告别。她不说,但她一切都知道,之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店铺里。
麻风病在之前是完全隔离的,如今有办法医治,然外界人人对他们依旧有成见,如同艾滋病。我们参与大学公益讲座,制作公益视频宣传要关爱艾滋病人,他们的大都数是无辜的受害者。因为这个病他们得不到正常的工作,遭受别人疏远、唾弃,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总是摆出一个上帝的姿态,同情德江,斥责冷漠的顾客。而我们碰到同等情况时,也会做出相同反应,想象一下他们真正跟你一起吃饭、睡觉、生活,这个时候你依旧能毫不介意么?明知道一般的亲密接触不会有患病危险,外在同情说服不了内心的芥蒂排斥,无法做到真正接纳,同时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人总是在不伤害自我利益的前提下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店长和女学生去看望养老院里的德江,养老院里住的都是被遗弃的麻风病人,德江见他们还是笑呵呵地招待他们。第二次他们再去的时候,德江的朋友告诉他们,德江已经离开。总是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过会那么快。店长把铜锣烧装在箱子里,在种满了樱花树的街道上,这是第一次这么做。在蓄积、准备很久的大声吆喝之后,边上过来孩子、大人,看着大家满足地吃着手作的豆沙铜锣烧,他终于咧嘴笑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