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为“色难”?

何为“色难”?

作者: 女娇之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8-13 21:20 被阅读0次

    《论语》中提及: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什么叫色难呢?就是态度很难. 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是现代的一般称呼,古代对前一辈的人都尊称为先生.”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曾是以为孝乎?” (“曾是”是假定的意思)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替长辈做了事,请长辈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了. 为什么呢?“色难”.态度很重要,好像我们下班同家,感到累得要命,而爸爸躺在床上,吩咐倒杯茶给他暍.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把茶杯在床前几上重重的一搁,用冷硬的语调说:“喝嘛!”在儿女这样态度下,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难过,这是绝不可以的. 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子夏问了同样的问题,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颜悦色的面色最难能可贵.人的脸色,是由心决定的.子女对于父母,必然有深切笃定的孝心,由此才会有愉悦和婉的面容.凡事都可以勉强,惟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此说最难,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可以说是真孝顺了.至于说父兄有事,做子弟的帮忙代劳,子弟有酒饭,请父兄共享,固然是应当提倡的,但并不困难,不可以以此来判断孝顺与否.前面子游问孝,夫子说要敬亲,这里子夏问孝,夫子说要爱亲.子游、子夏都是夫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礼节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唯恐他们的敬爱之心不够恳切,用这话来警示弟子,让他们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因此不应该求之于外,要求之于内心. 还是说孝,这里说到的是勉强与发自内心的区别,孝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脸色只是内心的体现之一,心生孝顺,外貌自然有好的表现.同样推广到天下百姓,利益人民不是做面子工程,真心从人民的角度考虑。

         色难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多指对待父母要真心实意。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给父母色难,便是尽最大的孝!

 

女娇之天

2018/08/13.葫芦岛

相关文章

  • 何为“色难”?

    《论语》中提及: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

  • 给人好脸色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色难”...

  • 孝顺父母其实很简单——“色难”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 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 “色...

  • 色    难

    文/肚子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

  • 『No.64』孝

    何为孝? 《论语》中有:“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在侍奉父母...

  • 「No.106」

    何为孝? 《论语》中有:“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在侍奉父母...

  • 色难

    人之所以脱离动物成为人,是因为人会思考。 人会思考,人就懂得了感恩。于是就有了孝。 孝这一个字,说它简单,却融合着...

  • 色难

    一 前几天,我和老公去朋友家看望她生病的父亲。 朋友刚搬去新房,父亲手术出院后,和母亲一起住在她的老房子里,由母亲...

  • 色 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翻译过来就是:子夏问:“怎样是孝道?”...

  • 色难

    《论语》“为政篇”中有这样一则:‘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说的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色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lp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