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的芦苇
孩子十二岁之前,需要父母给予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特别重要的人。 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自信乐观,落落大方。因为他(她)们有心里底气,无条件积极支持的爱,让他们更容易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质疑自己。
有智慧的父母,他们懂得迎接小宝宝的时候,不仅做好物质准备,更要做好培养优秀下一代的心理准备,懂得养育孩子是融入爱的科学。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形象的总结出原生家庭对后代影响的一般规律。
父母的“我以为”,不经意间就把自己在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家庭教养方式传递到了下一代,家风的细微区别极具个性化。
曾听两个初三的女孩子聊天,珊说:“我爷爷是物理专家,我爸爸的理科学得特别好,到现在还能辅导我难题。我爷爷去世后,遗体都捐赠了,当了大体老师。”凌说:“我爷爷和爸爸都贪玩儿,做事三分钟热度……”
闲谈之间,孩子精神的力量之源就呈现出来了。多日观察珊在与人交往时积极主动,游刃有余,而凌显得被动拘谨,小心翼翼。凌的学习状态也明显表现出不求甚解糊里糊涂。
追溯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母亲关注点在美食,有时间自己开发新口味,没时间外卖点餐不重样。养育女孩子的卫生习惯,收纳整理技巧很重要,可惜为娘的也不知道。
父亲的关注点在生意,空闲时间网络游戏填充。在凌需要零花钱时,给得十分爽快。高兴了和女儿开玩笑如伙伴朋友,不高兴了端起家长的威严横打立骂。
凌的文章写得很好,可见凌的内心细腻敏感,表达能力强,可是谈到家人一句话,一声轻叹,直指缺点。孩子的挑剔指责的言语正是家庭言语表达的常态,可惜心盲的父母看不到。
没有言传身教的引导,放养式的“各自安好”,孩子成长过程心灵刻印下的痕迹粗糙随意,懒散拖延没有上进的动力。
到青春期之后,家人成了一起吃饭,一屋睡觉,却互相不了解的陌生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