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岁出头并即将奔三十的人生急流上,我打算开个恋爱议题,谈论爱情这种高深话题。在聚会上,如果有人跑进来这栋洒满阳光的屋子里,对我说,亲爱的,你还没有经历过一场恋爱,快放弃吧,你没有资格讨论它甚至主持它。
那我肯定会让他闭嘴的。
因为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违背了事实。
唯一有过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我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勇气翻开书信,来查验什么天地可鉴海枯石烂的海誓山盟。陈勇群也是。
我们俩对高中的唯一记忆就是,很痛苦,记不得了,刻意忘了。她忘了全部,而我忘了后面2年。每次通电话,如果通得久,我们就会开始念叨,她说:
“当年我们吵架的内容,我只要打开我写的东西,我就一目了然,但我不会打开的。”
“上一次搬家后我就开始把它们都带在身上,一颗心总是放下了了。最保险的其实是找银行要个保险柜,把东西放进去。”我也是这么说的。
“你傻呀,不要钱吗?保险费每年都超高的耶……”
究竟不想想起过往的什么,我实在搞不懂她,但我知道自己的,因为脾气不好,所以从来没有勇气谈论过高中的一个人。并且也覆灭了和高中有关的全部历史尘埃。
最近一年来,虽说也是未毕业状态,却也是准就业一年,这一年要说学到最深的东西,那就是不要轻易加班。
还有来自同事一系列媒人行为的愤怒。
大概上上周的时候,和一位同事去吃饭并且经不起朋友圈一再诱惑,去看《战狼2》,结果,同行的同事不肯AA,把我气得半死。
我猜他在出行前的很多时候都向上天祈祷过,祈愿说如果不把我气死他就不是人。然后他做到了。
首先,在并没有确切问过我几岁的时候管我叫“姐”,神经病啊!即使是QQ上认识的,我已无力吐槽了。所以下次如果还在学校碰到,我要暴露我的真实年龄?才不咧!
其次,认为所有的女孩子都是路痴。
我说:“这条路也可以走回学校的。”
他思考了一下,勉强同意,然后顺着发问:“我考你一下,你还记得我们待会吃完饭要怎么走回主干道上看电影吗?左转还是右转?”
“我去,你妈X的!”我心里狠狠地吐槽了,秉着不与人为恶的心态,我还作了一副认真的解释。
看到他表示赞赏而不是赞同,我突然想把吃火锅的桌子掀了走人。
再来就是主动结账,我这次不打算妥协了。如果对方对AA没有一丝一毫的接纳态度,那我不会再与其吃多一次饭,公众场合也拒绝同框。
在我第二天愤怒地在微信上辩驳之后,我败了,花半个钟带着满腔怒火费力解释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看起来就像个傻子。
再然后,他只是同事,不再出现在朋友名单上了。
我在最愤怒的时候打电话回家,又动了一次气,这一次涉及到婚姻和房子,不过并没有特别想争辩什么,如此聊天对象我也纯粹当一次洗耳恭听的耳边风。
只是恰好在宿舍的渣信号下通话自动断开后,我独自开了飞行模式……
早上看到老舍的《我的母亲》,里面写以前婚姻重视“门当户对”,其实现在也是,开了风气的五四之后,旧潮流重新变着法席卷回来,力度更甚。不可否认,“门当户对”是阻力最小的,最经济实惠的,如果你的目标是人生赢家的话。
这种观念也并没有把人的感觉完全排除在外,门当户对的几个重要条件里,现代解读是:学历背景相同,家庭环境相似,家庭经济实力差距不大,因此而带来的对金钱、信仰、情感界限及其他的种种的认识,无疑会比不门当户对者少了一些不同。
在我和一位新疆舍友居住了大概3年的时光后,我发现信仰与生活习惯不同,不会因为友好而有所改变的。
年轻的爱情应该建立在相似的爱情观上,不再占有和支配,而尝试陪伴。我愤怒的地方正在于,爱情观不同,连开始的必要都没有。
还有两三次和网友面基的经历,不见面的网友现在还可以在线上聊天,互相寄东西,见了面大抵见光死,只一位还时不时联系,却也只当作同在一个城市的聊天对象。
我称“网友面基”为:不甘寂寞的产物。也侧面证明了,为摆脱孤独而刻意找的对象,是朋友,不是爱情。
综上,渡边淳一的《情人》会是比较适合的一种爱情理念。
而太年轻,我就不说太多了。太年轻的爱情观,总是会像刺猬找食物一样,不断进攻和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