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为《红楼梦》写得好,但是没有佛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念,或者不接受佛学的基本观点的读者,对小说中有些地方是难以理解的。
比如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白天做梦,梦见一僧一道,交谈之后,提出要看“蠢物”。那僧给他看。
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字面的意思是,把假当作真时,真也是假;把无当作有时,有还是无。只按字面的意思,你根本就想不通,什么真是假,有是无。
我们说曹雪芹是研究佛,悟佛,信佛的专家高人,他接受了佛教的观点,凭着自己对佛学的透彻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从佛教的观点来理解,就会豁然开朗。
佛教解释事物的起源,是缘起性空。世界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散则灭,其背后没有一个实在的本体存在,所以任何事物及其相互关系都是无常变化的,一个人从中什么也得不到。比如人的肉身,最终会死亡,腐烂,消失;再比如,钱财,你死后,就不属于你的了。
所以,世俗的东西是暂时的,假的,不是永恒的真的存在。可是世俗之人却把这个假的世界当作真的世界看待,死死地执着追求一些东西,他以为这个是真的世界,可以永远拥有,但最终还是个假的,不可得。
无就是空,空就是事物本身没有自性存在。世俗之人,把性空的事物当作有自性的事物看待,这个事物还是没有自性存在,是个无,也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事物本身没有个主宰,它是刹那变化的,不可得。
“太虚幻境”就是空。所以,曹雪芹在道人前面加两个空空,叫空空道人,以示强调。
当跛足道人给士隐唱了《好了歌》后,甄士隐一闻,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所以说,僧道都说,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