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类的梦想还是星辰大海吗?

人类的梦想还是星辰大海吗?

作者: 莱恩Heart | 来源:发表于2022-11-20 16:38 被阅读0次

    板块一

    在经历了雷击、燃料泄露等一系列问题的折磨后,NASA终于还是没能按照计划将阿尔忒弥斯一号送上太空,不禁让人感慨,面临相似的 压力,在科技水平远不如当下的50年前,NASA是如何在8年时间内就将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

    为何在”人类“取得了长足进步,又手握先辈成功经验的情况下,NASA重返太空的步伐却如此艰难呢?也许,真的就像NASA说的那样,他们有着无法言说的苦衷。当我们冷静下来,抱着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当下与50年前的NASA面临的困境时,会发现人才的凋敝和经济的制约,确实是当下NASA独享的。

    50多年前,作为核心引领NASA前进,主持土星5号的研发,成功在1969年7月助力美国实现了登月壮举的功勋人物——冯·布劳恩,其实是一名德国人。那么他又是怎样成为了冷战时期美国引以为傲的太空项目的领航员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以美苏为首的盟军你争我夺的向着柏林前进,一方面是为了至高的荣誉,另一方面,掠夺和占有的欲望,即使在反法西斯战争同盟的内部也无以扼制。美国先人一步,展开了代号为”回形针工程“的秘密行动,赶在苏联与英国之前,搜索并将数以百计的德国科学家秘密带回美国。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即是曾经身为纳粹,又以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伟大先驱永垂青史的冯·布劳恩。

    “无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担任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总指挥时,主持土星5号的研发,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NASA评价冯·布劳恩
    

    当时的美国,正是以这样一种开放的、“科学无国界”的态度,将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网罗麾下,开启了以星辰大海为名义,与苏联的全面竞赛。而当下,NASA的人才储备远远无法与当时相提并论。甚至,如果美国对重启的登月计划的态度没有50年前那样认真,有一个国家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他们,成为21世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但你却无法怪罪美国政府的“不上心”,甚至NASA也没有底气让美国政府投入的像曾经那样疯狂,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叫做苏联的国家。与冷战时不同,美国政府与人民不再能感受到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人所带来的恐惧,也不会再次将航天预算所占比重提到4.4%(大约是当下占比的9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人躺平了。那么既然选择了躺平,为什么又要在50年后,重启登月计划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在探索太空领域迅猛崛起,并有志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中国。

    2003年10月15日,杨利成为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于月球表面软着陆成功。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采样返回,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取得月球样本的国家。
    

    中国正越来越快地接近曾经由美苏立下的航天荣誉之巅,这不禁让美国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在中美两国争锋逐渐白热化的当下,任何层面的被超越,都是不愿也不可接受的。在2030年之前,在中国人登上月球之前,美国人必须“重返月球”,这一幕与1961年第一个苏联人进入太空之时,极为类似,同样是8年时间,美国人还能像上一次一样,先下一筹吗?NASA信心满满,却举步维艰。

    手握50年前的成功经验,缺的真的只是钱和人才么?也许,不光是美国,也许人类缺少的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块二

    50多年间,人类科技已飞速发展,但是当人类试图解决50年前就面对的困境时,再一次陷入了熟悉的泥沼之中。是什么让航天发展如此耗费资金与人力,是什么制约了人类星辰大海的梦想,是人。正因为我们人类是地球之上智能水准最高的物种,正因为人类的特殊,限制了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地球的能力。

    与人类同为哺乳动物的抹香鲸可以深入海底2200m捕食,持续深浅60分钟,而人类一动不动的在水中闭气,吉尼斯纪录也仅仅22分钟。人类即使是在适应地球生态方面,也完全谈不上出色,当面对环境恶劣千万倍的宇宙时,生存压力被无限放大。但是人类特殊之处,也恰恰在于,凡是我不能适应的,我便将它改造。自然环境恶劣,我便建立城市,宇宙环境恶劣,我便带着地球生态一起进入太空。

    **不是人类迈向宇宙,而是地球生态圈迈向宇宙**
    

    人类需要空气、液态水、多样的食物与适宜的温度,害怕宇宙辐射,于是我们为自己打造出厚厚的盔甲,缩在狭小的空间内,在充满化学燃料的引擎的推动下,终于摆脱了地球对我们的“保护”。但仅仅是一小片不经意间擦身而过的陨石,即使是蝴蝶煽动翅膀的力量所带来的微弱偏差,都将让宇航员连同几十亿元打造的寻梦容器带着对死亡的恐惧,顷刻间化作宇宙中的尘埃。

        自诩地球之子的人类,或许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特别。
    

    而人类的梦想,并不仅仅局限于蜷缩在110㎡的狭小空间,仰望浩瀚的苍穹。中国太空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并以此为根基,开启月球基地和火星探索计划。而这一切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

    但真的能和平吗?毕竟即便面对同为人类的印第安人,哥伦布依然可以写下“他们应当是顺从的仆人”。

    1492年,哥伦布与伊莎贝拉达成的协议就规定,他应率领一只探险队“去发现和占有汪洋大海中的岛屿和大陆”。
    

    板块三

    未知的航线,难以预测的危险,高昂的成本与无法确保的回报,这些不仅仅是人类飞向太空之时面对的挑战,也是500多年前哥伦布面对的挑战。哥伦布需要成功与财富,需要名望与地位,西班牙王室更是有着不得不寻求新航路的迫切需求,但是人类并不面对迫切的危机,而远征太空的风险更是无法想象,人类不断将自己的步伐迈向宇宙,又是为了什么呢?

    星辰大海的梦想是否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新生婴儿出生的目的是什么?”——法拉第
    

    我们,人类,地球之子,在地球的哺育下不断成长,我们的母亲一直试图教导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教导她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但当数万年前,第一个智人掌握了生火的技巧,人类便睁开了双眼,用自己的思维重新认识世界。

    我们一向不遵从母亲的教导,她不许我们飞翔,便未曾赋予我们翅膀,但1903年,莱特兄弟借助机械的力量,让人类离开了地面,第一次自主掌握了飞行的技巧。这便是我们人类,这便是我们特殊之处,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改变“条件”。

    地球生态有其完整的闭环,有它普适性的法则,但人类从睁眼之初,便开始有意识地破坏这种生存法则,不断改造,修正,让外部环境适应自身的生存,于是森林拜倒,城市林立。我们害怕猛禽野兽,于是便筑起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堡垒;我们害饥饿,于是帮助牛羊猪鸡统治地球;我们害怕蚊虫,于是便制造拥有“魔法”的药水,让它们不敢近身;我们害怕孤独,于是驯化了猫星人。生物法则告诉我们,异性相吸,但是崇高的道德告诉我们应对同性的恋爱给予尊重和包容。那些从出生就在对抗生态法则的规律,却往往被我们所接受。

    我们之所以能过上如此舒适和充满无限可能的生活,或许是因为纵观历史,一直有人拒绝接受实物的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当一些仍然有自然良知的人类始终坚持着由人建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规则时,便已经明白,人对自然的改造,亦或者说破坏,无法停止,也无法消除,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让这个过程中对自然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我们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但这不是自然 希望的极限。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于一种被迫的妥协,由人类妥协,自然被迫接受。人类,即无法摆脱与地球生态的绑定,又注定在破坏地球原始生态的路上,无论快慢,越走越远。

    也许我们生来便肩负着将智慧传播到浩瀚宇宙的命运,这并非生为人的自负,而是生为智慧生物的枷锁。它不由我们不去思考,而思考本身就是一件无法定义其意义的事情,亦或者说意义本身便无从定义。

    人类的文明,是不断思考的文明,亦是对抗的历史——一部对抗地球生态圈的历史,一部试图摆脱地球生物圈规律,以自身的智慧来获得物种特殊性的历史。

    而这种对抗,不存在最后的胜利者。人类无法摆脱身为智能生物与非智能生物的对立性,以非智能生物为主体的自然界遵循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整体统一,而人类则是精致利己主义,周围一切运行的逻辑必须遵从自我发展的根本需求。

    在总量有限的地球上,不断对抗自然,不断自我对抗,发展终将迎来瓶颈,危机也将随之而至。于是,不知从何时起,人类已经开始主动摆脱地球生物圈的限制,主动去探索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是始于阿波罗登月计划吗?一定不是。是起源于私有制的出现之时么?也许更早,也许早在第一个人类开始长久的仰望星空之时,那深深刻在DNA之上,对浩瀚苍穹的向往便已经觉醒。

    文明的存续需要永不停歇的发展。

    虽然时至今日,人类仍像襁褓中的婴儿般,离开母亲,便无法生存。

    板块四

    -地球,如同我们的母亲,那么宇宙对于我们,又是什么呢?

    一个资本家面对一个即将饿死的穷人,他会选择将牛奶倒进一旁的水渠。

    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上限的,但又是相对充盈的,当人类的生产力已经足以养活所有同胞时,我们依然会选择让一部分人陷于苦难中挣扎,与饥饿、疾病斗争,从而让另一部分人能够放肆地支配他人,过上我们称之为“梦想中的生活”。

    人类是特别的,但人类也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基于碳氢氧的生物,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仍然在我们的DNA中留存,生物排他性的原始本能,仍然时不时的支配着我们的思维,凌驾于我们的思考之上,让我们做出最精致的利己行为。此处“己”的定义,甚至不是基于人类,而仅仅基于某个个体,从这一点出发,人类反而不如非智能生物显得更有“大局观”。

    但我们不同于非智能生物的地方,也恰恰在于此。人类不单会被动地适应自然生态,也会主动地去构建新的法则,我们称之为文明。我们遵从自然选择,也与生物本能展开贯穿岁月长河的恒久的对抗。

    一只捕猎中受伤的猎豹,大概率将在四周内因饥饿而消亡,一个受伤的人类却能在医院中得到周全的照顾,并重返社会继续生活。一只刚出生的野猫幼崽,会因母亲将它判定为存活率较低,便遭到遗弃,而残疾的婴儿,即使遇到不靠谱的父母,依然会得到社会的关怀。

    我们的文明对自由、平等等与自然法则背道而驰的思维理念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从不乏伟大的先驱,马丁·路德·金为黑人平权振臂高呼,切·格瓦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其出发点往往源于受压迫一方谋求与统治者对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是一种内在的二元对立,而非出自人类本体,基于文明发展的高层次追求。其局限性源自于人类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遵从的伦理法则,都建立在地球的特殊性,基于人类的特殊性之上。

    正如Stavrianos所说,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知识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当人类的科技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改造自然的力量,拥有了对抗自然选择的可能,文明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共识、伦理框架以及制度体系所构建的规则。一种摆脱了地球特殊性与人类特殊性的惯性思维,基于更高更广阔层面的普适性的思维而构建的规则。一种放之于宇宙,皆可使用的规则。以宇宙时空平权思维来看,地球便不再特殊,人类也不再特殊,生命和其他物质一样,遵守一切物理规律。

    当人类离开地球,以宇宙为背景展开新的文明,地球概念将普遍被革新,年月日时分秒,这些基于地球公转及自转运动过程的地球时间将不再适用。地球时间的概念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运动规律及特性的一种描述。基于人类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地球,人类迈向宇宙的过程,比起改造一颗星球,更合理的是改造人类自身,而在改造人类自身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居于星舰的探索方式将长期扮演重要角色。一个生长于星舰文明的人类,日出、日落,天与小时对其都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人类自然而然会构建新的时间体系,构建新的空间法则,用以描述自己所处于宇宙中的相对时间和相对位置。

    当有一天,人类的脚步遍布银河系,或者迈向了更深的宇宙深处,当物质总量相对于人类而言,极大丰富,作为人类整体的生命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生存本身,人类是否还会受困于自然法则在我们体内留下的非智能生物的本能,人类否能够突破占有欲望的绝对阈值,而实现真正层面的思维解放呢?

    宇宙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止步于此了么?

    当然不是,当下的思考仍然是无法完全摆脱地球特殊性的思考,只有当人类真的迈入星空,才能真正理解星辰大海的意义。文明,一边发展,一边思考,用配得上迈向星空的科学技术的思维方式去让文明进化,或许这便是宇宙对于人类的意义。

    等等,这些看似与我们命运息息相关的思考,却为什么不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里呢?

    人人都能说一句“星辰大海,我的归宿”,但在日常生活中,阿尔忒弥斯能否发射,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重要,甚至无从知晓,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低头看了眼盘坐在腿上的宠物猫,似乎悟到了什么。

    板块五

    日常生活是人自发的,以本能主导,满足人生存需求的领域,是人身为智能生物与非智能生物重合的领域。与非智能生物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拥有很多非日常生活需求,非日常生活往往是主观的,有意而为,利己的,包括物质及精神领域,以科学、信仰、艺术等形式存在。

    但是当下,我们再提及日常生活时,为什么将很多非日常性生活包含在内了呢,甚至我们再追求个体独一性的时候,却更容易因为对非日常生活的追求,而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了呢?

    这便是资本主义新浪潮的高明之处。在整体发展需求与个体差异化诉求的矛盾中,巧妙的利用了个体差异化诉求,并将之与消费主义混为一谈。

    在当下的思潮中,人人都是时代的翘楚,人人都拥有追求个性的权利,但个性或者说个体的独特性,却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价值绑定。你需要更努力的工作,以追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你很疲惫,所以晚间的电影院、餐厅与酒吧早早便向你招手,你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于是歌剧、交响乐与芭蕾,每周都为你准备好,放心,你在这里是特别的,因为它们价格不菲。你必须对自己好一点,穿出自己的风格,虽然这些风格已经被复制了千百次,你需要最新的iPhone,不然扫码都要慢人一步,你需要与你身份相称的百达翡丽,为了搭配衣服,最好准备多款不同的样式。你舍不得花钱?那你赚钱的意义又是为何呢?

    房屋、穿戴、喜好、追求,你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在物质的阶梯上给你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便是你对于资本主义的价值。在资本主义异化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科学、信仰、艺术,不再以主动思考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单纯的商品的物质形态存在。它们没有失去作为非日常生活需求的精神属性,只是当下的思潮让你无暇再去思考。那种原本是其真正价值的内在现在却被表象掩盖。

    为了维持生产的稳定,资本主义给予你生活的稳定,你不再需要费尽心思去思考,去深挖内在价值,去判断,因为社会已经给予你答案,你只需排队拿好答案,就像大众点评或者小红书告诉你的那样。资本主义费尽心思的帮你列出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是为了让你丧失主体性,毕竟,不去思考,便不会发现问题。

    而最可怕的在于,资本主义思潮在构筑当代神话的过程中,这种演化程悄无声息,借由习俗、人为价值及自我意识觉醒的名义,借由电影、文学,借由社会潜规则与礼仪,缓缓渗入,不知不觉间,我们竟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

    引用

    《人类未来进化史》——詹姆斯 ·A·赫里克
    《文化研究关键词》
    《生命3.0》——迈克斯·泰格马克
    《全球通史》——勒芬·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阿诺斯
    《时空平权的宇宙学基本方程及其解析》——王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的梦想还是星辰大海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sw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