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我不知道是哪个城市的书店,也不知道这个书店的经营者是谁,可是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时,就无比的羡慕那些生活在那个城市的人。他们可以享受着这样的人间温暖,室内有书香萦绕,心中有大爱滋润,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呢!
在这个小县城里,也有这样一个书店,不过不是24小时营业。我总是喜欢带着孩子到那里看一上午书。孩子还小,只能坐一个小时。但是,我们各自沉浸在书的世界的里,这种感觉真是棒极了。看着孩子专注的神情,读到有趣处高兴的样子,我便觉得,一个小小的城市,有那么一方净土,可以摒弃世俗的喧嚣,能培养和滋长孩子们的阅读情怀,真是我们的一桩幸事。
24小时营业的书店,展示的是博爱的精神。从乞丐到清洁工人,从大学生到白领丽人,每个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待遇,没有冷眼相待,没有蔑视和嗤笑,每个人在这里得到的都是极大的精神满足。
世界上还有很多博爱的人。18岁的特蕾莎离开家乡来到爱尔兰加入了劳来多修女会,后来主动到印度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收容饥寒交迫的孩子。为了他们,她亲自到街上乞讨食物,帮他们清洗身体。房间里没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认识孟加拉字母。一次,她遇见一个人身上全是脓包、伤口,脓包上尽是蠕动的蛆和虱子,便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这样的无家可归者。就这样,她创办了“死者之家”专门收容垂死的游民。秉持同样的信念,她还创办了“弃婴之家”和“麻风病之家”。1979年,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同年获印度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荣誉奖。
如果胸中没有博爱,特蕾莎修女恐怕早已被脓包和麻风病吓退;如果没有博爱,中华民族早已成为冷漠自私的民族;如果没有博爱,张丽莉不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如果没有博爱,白求恩不会在中国救死扶伤。也正因为有博爱,文明之花才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博爱,人类的微笑才如阳光,绽开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
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这个书店的经营者以人类的悲悯和博爱的情怀,给那些需要心灵慰藉的人提供了一块栖息地。这是一个诗意的栖息地,也是片播种爱与文明的沃土。
让我们为他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