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的冬

作者: 轻虹 | 来源:发表于2017-07-02 17:01 被阅读0次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冬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冬天,总是好的;可是故城的冬天却来的不清不静,十分悲凉。虽居千里之外,但仍是想从青岛赶回故城的理由,也更多的是想再饱尝那故城的冬味。

青岛,自然也是有冬天的,只是靠着海纬度又不及故城,因而这里空气湿润,阳光也好,草木也是凋的慢些,夹在这个城市里,从秋末到冬天一直混混沌沌地过着,并不曾感到盛冬的滋味。虽然故城的冬天并非玉盘珍馐,但家常菜的自饮自斟却更显滋味,那冬的味、冬的色也是看不饱,尝不够的。

说起故城的冬天,自然是少不了雪的踪影,北国的雪不同于江南的雪,北国的雪是一种大气磅礴,是主席笔下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江南的雪则偏向温婉柔润,恰是树人先生口中那“雨的精魂”。但故城冬天的雪却不同于二者,虽然伴着朔风呼啸而至,却远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粗犷豪迈;饶是如此,毕竟是北国的雪,较江南那女子般的温润也是有汉子般气势的——打在脸上犹是生疼。就是这样的雪,却是故城冬天里最忘不了的,颇能感受杜工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丝丝惆怅。

梅花,也是一种使人联系起冬的点缀。一直以为只有北国的梅才是真正的梅——惟有朔风凛冽中才有江陵才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感受,温暖地方的梅怕早已散了梅的骨气,只是一味要求朔风解意,不再摧残耳。故城的冬梅也自然是受得起北国的大风的,但也并非孤劲到塞北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那般,只是凌寒开墙角,狂风骤至时亦会有所散入雪中,竟也是给那雪也是添了几分香韵。每每疾风过后,走在散落梅的雪路上,声音很静,香气很淡,只有一种极细微的触觉从脚蔓延全身,古人所说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清韵,大约也正是在这故城冬梅的刚柔相济中吧。

青岛的冬天也自是有它的特异地方的,比如那冬日里犹存的暖阳,海风中夹杂的水汽,明亮天空中的朵朵浮云等等。再有就是雪,却多是老舍笔下济南冬日里充满情趣的小雪,所以这里的冬天并不与其他三季过于区别,色彩不浓,回味亦不久。比起故城的冬天,恰如宋词与唐诗,黄酒与白干,多是少了些意味的。

记得郁文先生在《故都的秋》里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其实,对于故城的冬天,又何尝不是呢!

相关文章

  • 故城的冬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冬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冬天,...

  • 远方远方

    我们的故事,始于故城,终于故城. 或喜或悲,无疾而终. 故城终为故城.

  • 《冬旭与故城》诗系列之一│故城在江边

    将最美好的情感,献给懂得的你。 河流漂浮着 刻有祖先秘密的鸟羽 经过无数个异乡 直抵旧人的心脏 羽毛轻轻撩拨 它笑...

  • 错或过

    南国冬落寞, 遥望故城雪。 总在离别夜, 细雨醉过客。 戊戌十月初八明城酉时一刻叹离别

  • 1

    故城 故城 孤岛般被水缠绕的故城.我们几世几代繁衍生息的故城.那年失了虫鸣的漫漫长夜,火光冲天.燃尽了粮窖燃尽了屋...

  • 【落雪染尘】秋色已满,冬雪未至

    【秋色已满,冬雪未至】 喜欢穿过人潮在故城的街道,恍然间想起破碎在流年里的遥远。 喜欢秋光已满冬色未尽的此时此...

  • 鲁国故城‖初春即景

    北故城,也是鲁国故城遗址。 这座遗址公园位于曲阜的东北角,也是本地居民俗称的“北故城”。从周成王的叔父周公旦建造鲁...

  • 故城

    穿过喜庆与热闹 离开拥挤与喧嚣 踏歌行一路峻峭 踱步于一脉高峰 远眺变迁的生活 寻迹二十载的人生 山外是最后的青春...

  • 故城

    “我曾恨过他,但我如今已不再恨。” “我曾爱过他,但我如今已不再爱。” “那,你,后悔么?” “我,不后悔。” ...

  • 故城

    《故城》 圆珠笔画系列 写生画系列 蓝色系列 耗时:半天 工具:圆珠笔、高光笔 2018年10月2日画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城的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xo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