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驾驭闲谈的高潮与结束
找到彼此的优势话题
所谓优势话题,就是那些能让你滔滔不绝说上好几个小时的话题。
定位到优势话题两个方法:
(1)俄罗斯套娃定位法。
俄罗斯套娃里的那个最小的娃娃就是你的优势话题,往外的每一个更大的娃娃普遍性越来越强,专业性越来越弱。
(2)原子定位法。
原子中间的质子就是你的优势话题,电子、中子都与优势话题相关,但专业性不见得减弱。
成功男人爱聊事业,普通男人爱聊老庄哲学,中年女人爱聊家庭孩子,老年女人爱聊养生,老年男人爱聊过去的辉煌,青年女人爱聊时尚,青年男人爱聊理想。
交谈深入,逐层剥洋葱皮
我要求你把握“度”,并且按顺序逐层深入, 这个顺序就是:套话、事实、观点、感受。
所谓 套话,客套的话,就是社交场合那些公式化的交谈,一些讨人喜欢,别人爱听的话。这是洋葱最外面那层皮。在最初的两分钟,你们谈的就是套话。
然后,再往细节里聊,这时会出现很多的私人信息,也就是属于这个人的独特的事实。这就是 事实 层面。
对于自己身上的这些事实、信息,他一定会有自己的观点,就是说,他是如何解读的。这就是第三个 “观点” 层次。
最深层次,“感受”,是指他的爱与憎,他的情绪,他的感觉。
比如有一次,我在客户的HR办公室里交谈,她桌上摆着全家福的照片,我称赞道:
“你家宝宝长得好有灵气,你看上去真的不像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哦。”
这句话,就是我在 用“冷读者+热捧者”的身份说社交场合的套话。 我观察出她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并且既赞了她孩子的灵气,也赞了她本人的年轻和精力充沛。
她笑道:“两个捣蛋鬼,一个六岁,一个八岁。”
我接下去说:“我家也是两个孩子,昨天我还在和我先生商量,暑假是出去旅游呢,还是给他们多报几个兴趣班。你们孩子上兴趣班吗?”
瞧,我在 用“说、问、说”三部曲,推动对话。 我不是直接发问,而是在问话之前,做了一些自我陈述。我的这个问题“你们孩子上兴趣班吗?”将对话引向“事实”层面。
她回答说:“他们上的。姐姐上英文和芭蕾,弟弟上英文和跆拳道。”此时,她给了我一些独属于她的信息, 我们已经进入“事实”层面。
我接着说:“对,我们也都选了英文的兴趣班,小孩子语言敏感期,多接触英文总有好处。”
她显得很惊讶,“戴老师,你就是教英文的,还用得着让孩子上兴趣班?”
我说:“唉,我教他们,他们根本不配合。你是怎样看孩子上兴趣班这事儿的?”你听出来了吗?我 把对话往“观点”层面深入—— “你是怎么看孩子上兴趣班这事儿的”。
她给出了一个不俗的观点:“我认为,只要找到好的老师,让孩子爱上学习,就是件好事儿。”
我很感谢她如此认真地投入到我们的交谈中,我兴奋地附和道:“完全赞同!‘能否找到好老师’比‘该不该上兴趣班’更重要。嗯,我不知道别的妈妈怎样,我自从有了孩子,多多少少会有焦虑,怕自己犯养育上的错误。你呢?”
我相信你已经听出来了,当我询问对方是否焦虑时, 把对话导向了最深层面,“感受”层面。
如果对方是一个社交主动的人,或者你们俩气味相投,双方可能会很快会跳过套话、事实,进入后两个层面,观点、感受。
友谊,都是在“观点、感受”这两个层次上培育出来的。
剥下洋葱皮以后的洋葱心友谊,就是这个意思。
按顺序逐层深入交谈,没准儿会让你有意外收获。
与大人物的小交谈
除了找到彼此的优势话题,以及把话题逐层深入,引向高潮。有时候让你不虚此行的原因是, 你和大人物交谈了几句。
谁是大人物?在商务酒会上,大人物就是那个全场最重要的人。
他来头比你大,气场比你强,地位比你高、经验也远比你丰富,他是明星。你上去和他交谈,他的光会照亮你。
首先,别紧张。
不管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首要身份是人,和你一样的人,然后才是外界贴在他身上的种种社会标签。我发现,越是有身份的人,越谦卑。
和大人物交谈,时机很重要。
如果是在商务酒会上,你要赶在他发言以前过去交谈。那时,他还是普通人,只有少数有心人知道他的重要。一旦他发言结束,马上有了明星光环,你要再凑上去,恐怕就没机会了。
越是与大人物交谈,越要提前做好功课。从三方面做功课。
第一,找一个你和他都认识的人,也就是中间人。
你是无名小卒,但在你提及中间人的名字后,对方不仅对你,也对你提及的这个朋友有了回应的义务。
如果他是CEO,这个中间人极有可能就是夹在你们之间层级的那个老板。
如果他不是你们公司的,现在我们会用到的领英、微信、facebook、twitter等各种社交媒体,都能帮你找到你们共识的人。
第二,对他本人做充分的背景调查。
找出他的职业经历,待过的城市,他的爱好等。如果某些信息与你有共通之处,那就再好不过了。
或者,找出他最近的活动,他的新闻,他的近况。同样,你可以利用微博,或其他社交媒体做调查。
第三,对他所处的行业做基本的了解,以防自己说外行话。
自信总是来自充足的准备。
那么,你见到他时,如何谈呢?
在交谈过程中,一定要有这样的敬慕式的话语:
“今天能见到您这样的在投资界有名望的前辈,我感觉荣幸之至。”
“您的微信公众号我几乎每篇都看,受益匪浅,尤其喜欢您那几篇对拖延症的专题。没想到今天能见到您本人,太有缘分啦。”
“今天真是没白来,能遇见您这样的风云人物。”
在交谈过程中, 你还要记住,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围绕他来谈,你要做更安静的那位。
在高手面前你不用装懂,把道理听懂就好。你要充分展示对他的浓厚兴趣,这样,他才有可能觉得你有趣,才有可能对你感兴趣。
你可以说:
“我的理解是,电竞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已经过去了,您对这个行业的变化趋势是怎么看的?”
“我刚刚进入这个行业,如果您能给我一些建议,让我少走弯路,我将不胜感激。”
他是专家,这样的问题他肯定有话说。而且你的这种发问方式,让他的回答可详可略。
另外,你们交谈中有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你能否感知到他的难处和面临的问题,并为他提供价值。
大咖是人不是神,哪怕你真认为自己在他面前是零背景零经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你是零价值。
想方设法为他增加价值,是靠近大咖的最佳姿势。
你的价值可以是:你可以跟他分享的学术资源,你的人脉,你可以帮他做的链接,你所属的那个人群的意见,甚至,你对他的情感支持,等等。
如果他看上去很忙,你也应该及时退出,哪怕你提前准备的话题还没来得及用上。
让你提前做好准备,不是说一定要用上这些内容,而是让你更有把控感。
和大人物说话,说什么不重要;你的冷静、你的不卑不亢,你适中的语速,沉稳的语调,你的大将风度,更重要。与其口吐莲花,与他比拼见识,不如展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度。
金蝉脱壳的招数
在对话中,总会有个时候你觉得聊得差不多了,或者你看到远处还有一位你想认识的人,这说明优雅退场的时候到了。
这时总有些尴尬,把对方就这么中途撂下,太不够朋友了,尤其是当这个对话小组只有你们两人的时候。
其实,与其你费力撑着,让对方心凉地感觉到你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如主动退出。 你需要的只是一些巧妙的措辞。
更何况,商务场合的社交游戏,规则就是短时间内形成一个聊天组,再迅速散开,去组成一个新的聊天组,让来宾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最多的人。
你想退出,根本不用尴尬,没准儿对方正等着你退出呢。
还有些情况,是 你真的不想和对方聊了,你也需要紧急退出。
有一次,对方知道我是做企业培训的,直接当着几个人的面问:“你大概年收入有多少?”我一惊,只好说:“过得去吧。送给各位每人一部iPhone,咬咬牙还是拿得出来的。可送不了跑车哦。”
说完,我立刻要拔腿撤了,否则他没准儿会真要我招供出具体数字。
怎样金蝉脱壳呢?我给你提供五条思路:
思路一:最诚实的方法。
你可以坦然地说:“很高兴认识您,和您聊天真愉快,尤其感谢你介绍的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的差别。非常期待我们还有机会见面。””
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说话前,你已经配合了适度的身体语言,暗示谈话即将告一段落。
第二,记得要回顾一下你们谈过的内容,给这次对话画上圆满的句号。
思路二:我要撤了,是我的错,不是你的错。而且,我是个潜力股,我愿意持续为你增加价值。
告诉对方你必须做什么,也就是说,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的本来就有的计划让你不得不退出。
“我来之前下决心,今天要认识三位前辈,您是第一位。让我们保持联系,我相信在线上知识分享这一块,我以后能帮上您。”
“我想看看今天还会不会遇到别的同行?我们加个微信吧,很乐意今后能在任何方面帮到您。”
“哟,我必须在主席离开之前,和他打个招呼。我会把刚刚提到的那篇文章链接发给你。”
思路三:两杯酒法。
美国演员George Plimpton曾透露过他惯用的两杯酒法。他每次聚会都是手端两杯酒。当想退出某个对话时,他会托辞说需要把这杯酒送过去给他的朋友。
思路四:假装紧急。
比如,你看一眼电话,突显焦急状:“现在几点?噢,我需要给孩子老师打个电话。”
或者,你做出内急的样子:“不好意思,需要用一下洗手间。是那个方向吗?”通常其他人会立闪。
或者,你一边伸长脖子,一边张望厨房:“有点饿呀。我过去拿些食物。你们需要什么?”
思路五:将他托付给别人。
这是我最喜欢的方法。带着他朝你的朋友走过去,把他介绍给你的朋友。
你要牢记他的名字哦。在介绍的时候,把他的亮点稍加夸张,用些溢美之词。
“这是某某,人工智能界的90后新秀。”
“这是某某,线上英语教育的大红人。”
“这是某某,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上可有两下子。”
“这是某某,慈善医疗领域出名的热心肠。”
要介绍,就一定要好好介绍。我有时很怕被别人介绍,因为我发现,真正能抓住我亮点的,能站在一定高度上来介绍我的人,很少。有的人不是避重就轻,就是鬼扯。
我记得最尴尬的一次,有人把我介绍给他的同事,说:“这位是Su,她是Alesa教授的……”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措辞,然后说“她是Alesa教授的随从”。
唉,他不但没有抓住我最渴望被人关注的部分,还生生把我变成一个跟班儿的了。
在社交场合这种特殊场景里,永远需要做到,正面情感放大。美国人的沟通习惯很适合社交场合,英语这门语言也具备这个特质,我们可以拿过来借鉴借鉴。
当年我还在实习的时候,是公司的总裁助理。那位美国总裁经常把我介绍为:“这是Su,如果你要找我,你先得让她喜欢你。她棒极了,没有她的魔法,我的日子就是一团糟。所以,对她好点哦。”
你看,总裁很好地放大了我的优点,并且表达了感情,这就是一次成功的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