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忙不只是秋收,种小麦是重要的一环。
说到种小麦,不得不说种小麦的工具。都说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真是个特殊的年代。这时候大集体的生产方式刚刚结束,土地刚刚承包到户,各家各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可是生产工具却是和秦始皇他老奶奶那个时代差不多。为什么呢?在大集体时代,村叫大队,会有个拖拉机的,可以给各个生产队,也叫小队拉化肥、氨水之类的,偶尔帮各个小队耕耕地。各个小队,会有几头耕牛,由会驾驭耕牛的人使用。而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地块小了,土地是按照贫瘠肥沃程度划分的,一个大块地,分到每一户也就最多七八分地的样子了,不管用拖拉机还是耕牛,都不方便了,只能退化到再使用最原始的工具了,镢头、铁锨、锄头、搂地耙等等,比如开沟,就用镢头,刨地,也是镢头。
种小麦,主要在玉米地上种,等掰完玉米,用镰刀割完玉米秸,再用镢头刨出玉米根,这些都是烧火做饭的燃料。
刨了玉米根,就要刨地了,用镢头一下一下的将玉米地刨匀,刨完的玉米地土松了,但是不平整,这时候得用二师兄的钉耙了,用它耧得平平整整的,再在邻地的位置打好垄,方便以后浇水,下一步就可以下种了。下种之前的开沟,开始前几年用镢头,后来普遍使用一种人拉的车犁,即一人扶着,一人拉,下边的犁头开沟,虽然是两个人操作,效率比镢头开沟高多了。
开完沟后,一家人分工合作,如果天旱,就在沟底先用水桶撒一遍水,在撒化肥,或者捣碎的绿肥,然后撒麦种,这些完成之后,再用车犁开沟,翻起的新土将原来的沟盖起来,等都撒完种子,一沟一沟的麦垄,土层不均匀,最后再用钉耙耧一遍,平平整整的就像没有种小麦一样,只有翻出的新土证明这块地是种了小麦的。
当然社会也有发展,就像打麦场开始纯手工,后来有了拖拉机拉磟碡,再后来有了小型脱粒机,再后来有了联合收割机一样。种小麦的工具,开始比较原始,后来有了人拉的犁,再后来部分人家也用耕牛,耕牛拉地,耙地,劳动量小了,效率提高了。
掰完玉米,耙好地,种好小麦,看似轻松,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很累人的活计。最近二十多年,回老家看看,哥哥叔叔大爷们,都陆陆续续用上了小型农机,拉东西也用手扶拖拉机或者机动三轮车了,劳动量大为减少,土地的产量也提高了,从秦始皇他奶奶那时候的工具,到现在的准机械化,这怕是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最快的四十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