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工具癖
七个让你提升思维质量的习惯

七个让你提升思维质量的习惯

作者: 汐米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09:02 被阅读711次

    文/汐米
    史蒂芬先生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比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倾听,这是“知识”;而深入倾听他人的方法,这是“技巧”;我愿意倾听,我想要倾听,这是“意愿”。通过在“知识”“技巧”“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就能培养高效能的习惯,转变思维的模式,最终使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它们符合我们的“成熟模式”: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而习惯123有关个人成功,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 习惯456有关公众成功,能够帮助你重建恶化了的人际关系; 习惯7加强前面6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其中习惯的相互作用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定义: **主动行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你有积极主动的特性吗?

    • 所有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易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例如同样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消极者可能会长时间陷入抱怨的情绪之中,而积极者会主动思考自己该如何突破困境,并做出行动。
    •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消极者的口头禅:“要是...就好了”“不然还能怎样...”“我也没办法呀”......
      积极者的口头禅:“我想这样可能行得通”“也许还有其他办法呢”......
    •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 而消极者把焦点在自身无法掌控的事情上,这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行动起来!

    • 察觉自己对待身边人和事的态度,脱离抱怨,改变看待角度,采取必要措施改变现状。
    • 用一整天的时间,听自己和周围的人说的话。注意看是否常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消极的语言出现。
    • 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在能够掌控的事情上,例如许下力所能及的承诺并予以兑现。
    习惯二:以终为始

    定义:
    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由你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 两次创造而成”。一次是在头脑中构思,一次是在现实中实践。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就是站在高处思考什么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怎么正确地做事。

    举个例子理解这两段话就是,
    你在决定是否离职的时候,先在大脑里演练一遍。选择离职的后续画面是怎样的,选择留下来的后续场景是怎样的?每幅画面你觉得更符合你的心意?这就是主动设计你的人生剧本。
    放在小处说,就是你在开车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刷微信?刷了会有什么后果? 其实每个人的每一刻都是第二次的创造,那些你无意时做了的,可能就是被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旧有习惯限定了。

    你完全可以改写你的人生剧本,成为你的第一次创造者。

    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成就怎样的事业?
    比如我想成为一个热爱运动,健健康康的人。比如我想过安安稳稳的日子。这些都是一个人的人生哲学。

    当你有了这些定见之后,你的生活就不会总被变化莫测的外力所干扰和左右,而你对于自己的真正价值也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你的人生方向不至飘摇不定,而有坚实的内在方向为基础。

    当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期许和价值观之后,你可以审视一下当下自己的角色和对应的目标。

    • 例如学者——我每天都学习很多重要的新知识,从而改变我的生活。
    • 例如父亲——我要让我的孩子以我为傲,我要成为他的榜样。
      完成这个之后,你可以给自己的不同角色排优先顺序,什么角色的目标是最重要的?必须达到的?

    行动起来!
    1.参加葬礼心灵演练: 想象有一群人参加你的葬礼,你希望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怎样的?你希望他们回忆起你的哪些成就和贡献?
    2.根据目前的理解,写下自己的人生角色。检讨你对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以终为始的习惯帮助我们确定了人生方向,在这之后,我们就应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生活与设想一致。执行要事第一就是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它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你会发现,这些事情都可以放在重要不紧急的象限里。

    以建立人际关系为例。
    让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需要满足的标准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就是人际关系大于一切。
    你是那种只知认真做事而对人际关系极其不敏感的人吗?比如陪父母,你是不是更多地只追求“我每周陪父母2h”的成果,而对于父母的感受却很少顾及呢?父母能感受到你的行动给他们带来的爱吗?
    请切记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将人际关系和效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再举一个例子,你的身体健康。
    懂得要事第一的高效能人士,一般懂得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像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情感状态就是在维护你的产能,像耗费精力时间赚更多的钱,就是增强你的产出能力。
    比如你工作到了晚间十点,工作还没有做完,衣服还没放到洗衣机里洗,房间还没有整理,你是会被你的日计划绑死,先把所有的事情完成了再睡觉吗?如果是,那可能你还不懂得平衡产能和产出的关系。
    你想,半夜就是休息的时间,你要因为眼前的产出而放弃休息吗?这种与自然抗衡的生活方式,长期来看对健康(产能)是非常不利的

    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例如思考长期计划、致力于解决工作中长期性的隐痛、护好身体等等,都可能被你忽略了。要事第一的习惯,就是要让你把生活的重心放到这些事上来,慢慢掌控自己的生活。

    行动起来!
    1.想想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改善你的生活?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改观你的工作局面,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这些是不是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呢?
    2.将你认为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然后列出你认为通过培训后就胜任工作的人选。思考一下应该如何开始授权程序或者开展培训工作。把自己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
    3.计划你的下周活动。首先写出你在这个星期里的角色和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计划。平衡好你的每一个角色。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找到和合作伙伴互惠的解决方法。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利己利人(双赢):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
    损人不利己:“我得不到,你也别指望拥有!”电视剧女主不是常常说这话么?
    损人利己:就是争皇位争家产的那些套路。
    独善其身:这类人的思维就是“我的利益不受损,你们爱咋地咋地。”
    舍己为人:“我都没关系的,你们说了算。”典型的老好人思维。
    好聚好散: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

    这六种模式最好依情况选择,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要教条地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

    **一般来说,双赢模式最好, 如果无法实现双赢, 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
    举个例子,小时候汐米常跟我弟争电视看,总是僵持不下。这个时候,按照“不能双赢就干脆放弃”这个原则,就是我还不如放弃看电视,做点别的,总比这个夜晚有人欢喜有人愁的要好。这样大家感到轻松自由,关键是我妈少了不少烦恼哈哈哈哈。

    但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以“达到不了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解决。比如对于夫妻遇到点问题大吵大闹,如果采取干脆放弃的模式“算了吧,懒得跟你吵!”双方心存芥蒂,负面情绪就会积压下来,影响双方感情。
    这个时候,其中一方采取损己利人(妥协)的方式或许更好。电视上哄女朋友的套路,你懂的。

    综上,六种人际关系模式以情况选择。一般情况下,最好取利己利人模式,实现不了的情况下选择好聚好散。长期来说,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模式都不利于双方情感状态的维护。

    如何完成双赢过程?
    1.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2.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3.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4.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行动起来!
    1.选择一段你想双赢的人际关系。尽量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记下你认为对方会接受的结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列出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一起商讨两全其美的对策。
    2.反省自己的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对你与他人的交往有什么影响?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模式对你有何助益?
    3.找到一个双赢模式的榜样,也就是即便身处困境也不忘双赢的人,仔细观察并向他学习。

    习惯五:知彼解己

    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已。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我们平常的倾听习惯大多是回应型聆听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边听一边思考“这话我待会要怎么回呢?”我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思考怎么应对上,而不是理解对方的感受。
    这种情况所谓的倾听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而这种回应一般有四种:

    •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
      妈:你知不知道,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我牺牲了多少?妈只是希望家里出个大学生,你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半途而废。

    •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妈:你倒是说说,怎么就不想读书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汐米对小师妹说: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但后来发现多试试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了。所以啊,你也应该多尝试。

    •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
      “你看她那样子,她肯定在背后说我坏话!”

    知彼的正确打开方式:移情倾听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充分理解别人之后,再诊断、开方。这和倾听过程中思考如何回应,再用“好为人师”的回应方式分享并不相同。前者在倾听过程同情理解对方,基于对方需求给建议;后者倾听过程专注思考如何应对,匹配自己的个人经验,一讲经历感悟就越讲越嗨。

    行动起来!
    1.去看一场国外原版电影,或者捂着耳朵看着别人讲话,去发现哪些情感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2.下次发现你表现出不恰当的回应(价值判断、刨根问底、好为人师或自以为是)的时候,尝试着扭转局面?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我们重视不同个体眼中的世界,让两种或多种视角碰撞,创造一种更佳的解决方式。

    沟通的三个层次:

    七个让你提升思维质量的习惯

    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这种沟通方式,有的只是真诚、坦率、尊重,能够了解对方的想法,却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它不具创造性和统合综效的能力。

    高层次是统合综效,这种高度信任的沟通方式能够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让一个参与者都能全身心地感受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氛围。

    怎样做到统合综效?
    在双方真诚的情况下,营造没有相互批判的氛围,你可以先初步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双方写下自己的顾虑,完成之后再共同商讨突破双方顾虑的方案
    统合综效的精髓是尊重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可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尽量给予理解。
    这种不同的意见非常可贵,它意味着你可以寻找到互补的解决方式,而不是非己则彼的解决方式。

    到这里就需要举个例子了。
    丈夫: 想利用假期带全家去露营钓鱼。他策划许久,做好一切安排,两个孩子也期待着。
    妻子: 打算利用难得的假期,陪伴久病不愈的年迈母亲,害怕有朝一日再见不到。
    综合综效的解决方式:
    1.在这个月找一周,家事请人代劳,其他由丈夫负责,妻子就可以去看母亲。
    2.到距离母亲较近的地点去度假钓鱼也不错,甚至邀请附近的亲友一起度假,更有意思。
    中层次(妥协)的解决方式:
    1.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去度假。
    2.妻子顺从丈夫的意思,度假好不尽兴。
    3.丈夫心不甘情不愿地妥协。

    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以习惯四双赢思维为目标以知彼解己为技巧,以统合综效为交往方式来解决双方顾虑,创造更加解决方案。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这四个层面的努力都是在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这些都是重要不紧急的事。
    身体层面的自我更新等同于强化习惯一积极主动,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每周只需要用3—6个小时,或每天至少30分钟锻炼。
    精神层面的更新等同于强化习惯二以终为始,它可以帮助我们以自己的价值观行事,明确自己生活的独特使命。对于精神层面的更新,有些人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有些人打坐禅修体悟,有些人冥想做瑜伽
    智力层面的更新等同于强化习惯三要事第一,它帮助你在做计划的时候确定什么是重要不紧急的活动,然后围绕这些组织并开展活动。

    三个途径
    • 1.读书: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用不同人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
    • 2.写作:把你的想法思绪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 3.运筹帷幄:做计划时,运用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力,事先预见到结果和过程,即便无法预见到具体步骤,至少也能预见到主要途径。

    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可以融合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统合综效,帮助维持你和身边人良好的感情状态。
    双赢思维:“我知道,咱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不如先交流一下意见,直至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你觉得如何?”多数人都会点头同意。
    然后,开始实践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我们要做到移情聆听,目的不是做出回答,而是深入、全面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当我们能够像对方一样解释他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对方也能够理解我们的观点。
    既然我们都致力于寻找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深入理解彼此的观点,就可以转向习惯六统合综效:拟定消除分歧的第三种解决方案,该方案需要被双方认可为优于你我最初提交的方案。

    以上为汐米的学习笔记——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个让你提升思维质量的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f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