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解读】
孔子这句话的主要目的。做到“孝”“弟”“信”“爱”,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良好的规范,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
“孝”,不仅是孝顺父母,敬重兄长。要想对父母一样尊敬师长这不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弟”,出门在外对待朋友、一般人、就像对待兄长一样要友好相处,诚实坦诚。
“信”,谨慎做人,不轻易对他人作出许诺。一旦答应别人的要求,就会尽心竭力地达成别人的愿望,做到言而有信。
“爱”,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保持友爱的态度,心胸宽广。
若有人能够做到以上的修养,便可以进一步结交。
这就是“亲仁”,亲近那些有道德的人,与他们做朋友,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仁德之心。
孔学的人生第一课便是做人,要求从小就注重道德伦理上的修养。有了一定的道德基础,再学习各种知识。这便是德育优先的教育原则,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