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喜欢文字的人,但实话实说创作的内容并不多。有时会觉得怀疑自己输出的东西到底有没有读者,尤其在这个全民小视频的年代。当然我知道文字的东西并没有这么容易被打败,但是文笔越好的人在这个时代或许越没有动笔的冲动,因为烂文真的太多了。很多稿子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像流水线一样拼凑而成,所以真正文笔美好又没什么自信的人反而丧失掉了倾诉的冲动,我不知道这种消极如何克服,只能说还是有少部分人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感到不适的吧。
什么是好的文章,从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现在也不过是用浏览量来界定,有时候一个博人眼球的标题比一篇真正有营养的文字更能让读者驻足,就连我自己都会被那些炒噱头的标题所吸引浪费掉大量宝贵时间,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自拔如何净化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价值观,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很多人在自媒体晒出写稿的成绩单,都是月入过万的商业神话,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文案工作的人,坦白说我不太相信稿费能够支撑起一个写手的吃穿用度,零花钱是有可能的,但是很多写手宣称的那种一夜暴富的写法,至少我还没有掌握所以不敢苟同。据我所知能够持续入账的只能是写出一本畅销书,那当然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方向,前提是我的写作资源库里有好故事可以写。
朋友圈里有朋友用日更5000字来要求自己,我也理解不了那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怎样的5000字,是不是只要字数够了就能算完成任务,还是说那是八面玲珑的5000字,能够做到让大多数人兴趣盎然。总的来说对自己有要求当然是好事,自律的人比我这种只有灵感来了才会提笔的人拥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这毋庸置疑。
我之前一直帮一家汽车公司写软文,当然是通过中间人来接单,所以任务不固定,单篇稿子的价位也不固定,这让我觉得非常被动,当有任务和拿到稿费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当没有任务的时候又会莫名的自卑和失去方向感,这种感觉当我读到一本叫做《到底有多难》的小说中的一句话时,找到了充分的认同感,它写道:“我很快发现做这类职业意味着兼职,雇主不想把你列入他们的账簿,以避免支付增值税——甚至是完全避免支付你的酬劳。所以我浪费了太多时间追着他们讨薪……”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感同身受。
我对老公说,我也想抓住这个契机,做一名自由写手,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但很显然依靠别人站在风口,你只会很快地发现自己是一只猪,却并没有真的飞起来。当我们自以为是的以为终于可以靠自身输出赢得糊口的饭碗时,现实给你当头一棒,告诉你挣到符合预期的高额稿费等同于痴人说梦,尤其是在GPT大行其道的当下。
我和自己的接单中间人说,定价不要太低,因为正因为有了GPT,人工的纯原创才理应变得更加值钱,毕竟很多词是人工智能听都没听说也不可能用到文章里面的,否则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四字成语就都成了摆设。AI无法自由运用复杂的中文到目前来说还是事实,更何况它也不像人一样有个人好恶和独特判断,个性写手没有被取代的理由。
但更不能忽略的是整个大环境的浅薄,对于大多数的读者来说,人工智能的水平足够了。更多的人在讨论吃喝拉撒而不是苏格拉底,所以纯原创意义并不大。除了网红爽文最好能别出心裁之外,广泛的读者对于文学造诣并没有额外需求,所以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之前加入的很多写稿群订单量缩水,写手们面临人多粥少的境地,空有才华却无实战之地,饭碗被人工智能无情夺去,只能喝着西北风苦苦伫立等待赏识自己的客户出现,惨如孔乙己,茴香豆都快吃不上了。
我倒不介意自己的失望,因为任何一种消极情绪里也都蕴藏着积极,比如我写过这篇负能量满满的文字后,可能会重燃斗志继续加入日更5000字的写手行列。在我们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玩转文字的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试着输出更独特的观点吧!
面对实事,面对经典,面对商业,面对小众,文字拥有很多种不同的面相。好文章当然有用,如果没用,那可能是因为我写出来的还太少,我相信成功者总有他们的理由,抛开传统观念努力追赶,永远保持学习心态,这也是一个成熟写作者走向主流的必经之路。
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尽管还看不到关于美好未来的可能性,但只有保持敲击,才能距离梦想更近一点,不要停下,持续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