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几条石块铺成的小道,其中有两条常走,一条从宿舍通往食堂,一条从教室通往图书馆。前条是由许多一尺宽二尺长的水泥石块嵌进泥土做成的,后者是一尺半宽三尺长的大石块组成,两块石块之间刚好可以放一块同等大小的石块。两条石道都是捷径,在草坪中蔓延出去,走的人很多。
乍走这两条路时甚是不满。成年人一步约为一尺到一尺半之间,走那通往食堂的小道时,走一块嫌少走两块又嫌多,不得不控制步幅,步幅小了频率就快了,经常控制不好半只脚踩进石块间的泥土上。晴天还好,雨天就惨啦,抹得白鞋帮一圈都是污泥。频率往往也不甚好控,时而快时而慢,节奏便全乱了,甚至有时不知抬左脚还是右脚,甚苦。那通往图书馆的也不习惯,哪有人一步踏两尺的,那不是要扯到腿根?再者,那些一步只能走一尺的,每次便只能用更多的力气踏到前一块石块上,且要忍受叉开九十度甚至更大角度的腿根不适。这就像突然让一个经常跑四百米的人去跑一千五百米,他的心肺能适应吗?那不是要出现晕倒呕吐的后果。
当初这两条道是怎么设计的,怎得就设计成这个样子,成心地要让走在其上的人改变步调。那石块嵌得死死的,无论如何是无法单纯用人的力气搬开的。若是那石块是可滑动的该有多好,像电梯那样,只要站在出发点不用动便可以到对端去便好了。即便是连续的石子铺就的也好,想迈多大步子便迈多大步子,不是更人性化?
待走的久了便发现了其中妙处。那通往食堂的小道紧凑而窄小,走在其上不得不控制步伐与石块一致,要时刻注意脚下,免得吃一鞋底的泥土。当以正常速度走相比较短的路时,步频便加快了,步频快了又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如此便会更快到食堂。而那条通往图书馆的石道宽大而间距大,走在其上步幅也变大,用力迈开大步,走起路来便带着风。迈大步时觉着身体放松起来,心情也跟着放松起来。跑步前要做热身运动,迈大步也算是到图书馆的热身了,若是将膀子甩起来便更放松了,只是不免要让人“另眼相看”,多半是放不开的。
走的久了便觉这石道甚是舒服。踩得很快的小碎步,用脚尖轻快地点着;迈得很开的大踏步,时而甩甩膀子走成“大”字形,用力地展开身体,与风与阳光更多接触,实在妙不可言,若不能亲身以试,概是不能感受其妙之所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