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的规则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数理表达是:A=A(或“A→A”),也可以假设,从两维角度不同侧面知道两个未知事物A和B,由于A→B与B→A可逆,得出A=B。而易道逻辑中,从两维角度,系统有两极(仪),阴(A)与阳(B),由于阴(A)→阳(B)与阳(B)→阴(A)可逆,得出阴(A)=阳(B),这就是一阴一阴谓之道,复归无极太一,二元合一齐同。
(二)矛盾律
分别与差异是因为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或AB),主观上的分别心与客观上质的差异才产生的,如果把无极太一看作为一个整体在二维的纸上画一个圆,那么,圆内就是同一色,无黑无白之分,两仪生分阴阳或AB,用黑色表示阴(A),用白色表示阳(B),太极图就出来了,物事就开始产生分别走向差异,在主观上就有了分别心与客观上质的差异。它通常被表述为阴(A)不是非阴(A)或(阳B),或阴(A)不能既是阳(B)又不是阳(B)。这就是矛盾律。
(三)排中律
如果把阴(作为假以符号A表示),把阳(作为真以符号B表示)两个相互矛盾的事物不能齐同为一,要么阴(A),要么阳(B),必有一真,即“要么阴(A)要么非阴或阳(非A或阳)”,这就是排中律。
(四)质量互变与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微积分原理等
再以太极图为例,把二维圆形的太极图中心你为圆点,从圆点到周长作为半径,以半径为时针,把一天24小时从0点到24点(第二天的0点)微分为无数等份,在秒针的带动下,时针从0点到24点在每秒都会顺时微弱的转动,每一秒都是量变,如果是把过去的时间看作时阴(古有光阴之说),剩余的未来的时间看作阳,时针指在〇点子时,无阴无阳,无始无终,始即是终,始即是终,这个是二维空间分折时的同一律,但如果是从三维甚至是四维时空中,〇点的第一秒就是光阴的流失,生命阳寿的开始计量,每一秒的跳动时间所扫过的二维太极图中阳所覆盖的积分面积就越大,到12点午时,达到了最高峰的纯阳,阳(积分)趋于最大,阴(微分边际)趋于最小,是整体阴(圆点到〇点)与阳(圆点到6点)成180度直线对称(平衡)。在太极图的6点针位置,也即12点午时位置,秒针第一步就是盛极而衰,阳极转阴的质变开始转量变,当量变达到24时(12点位置)极至归于复归于O点(第二天的)的螺旋式上升与前进,是对立统一的过程。
以上这个是对阳的肯定之肯定(包括充足理由律)对阴的否定之否定(包括试错证伪),也是对阴的肯定之肯定对阳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如果是只从逻辑上又表现为正(阳)阴(反)合(阳阴合一)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