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对孩子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当小朋友们随手挖到一块泥巴后,总有办法把它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泥巴的可塑性使他们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瞧,今天来到泥潭,小儒撮了个长条,“哇,好像一条蛇呀!”“蛇的尾巴要再细一点!”“还可以做出眼睛”,那我们就用泥巴来做小动物吧!确定了主题,孩子们很快行动起来。
奇奇想做一只小兔子,可是小兔子要怎么做呢?让我们想一想小兔子是怎么组成的呢?“小兔子有一个圆圆的脑袋,三瓣嘴,小鼻子,长耳朵,胖胖的身体,短短的尾巴,四条腿……哎呀,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
“首先我要先捏一个它的头”奇奇拿起手中的泥巴搓了个圆圆的球,做好了头,就要做它的长耳朵了,可是泥巴湿湿软软的,怎么也没法安在小兔子的头上,这可怎么办?
大家一起帮奇奇想办法:
幼儿:那就不用泥巴做耳朵啦!用树枝怎么样?
幼儿:我觉得树枝太尖了,不太适合。
有的幼儿看到旁边的玉米说:我觉得玉米叶子长长的软软的很合适。
幼儿:可是我们不可以摘玉米叶子,摘了玉米就不能长大了。
我问孩子:奇奇,之前我们泥巴为什么搓不成球
幼儿:因为泥巴太多水了,所以软软的搓不成球
师:那你是怎么做的?小兔子的耳朵为什么立不起来呢?
或许,问题出在泥巴上面?
小朋友们一拍脑袋,想到了泥巴的问题。
水太多了加干泥巴,干泥巴多了再加水,小兔子的头越来越大,孩子的小手都捧不下了,只能放在泥池的边上,孩子们一点一点把泥巴堆圆,小手变搓边往上拉,做出了锥形的小耳朵。
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尝试用泥巴做起了不同的小动物,老师引导幼儿首先尝试练习一些简单的搓、团、压等技法,让他们自主尝试进行制作。有的幼儿能够联系到学过的技能,像平时玩橡皮泥那样开始尝试进行搓泥、切泥、揉泥动作,按意愿进行简单组合塑造,再用搓、捏、连接手法分别加上小动物的耳朵、鼻子、眼睛、嘴巴、尾巴、脚等身体部位,有的小朋友做出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的小朋友做出了嘴巴扁扁的小鸭子,还有的小朋友做出了胖嘟嘟的小猪……真是活灵活现!
幼儿对泥巴小动物的探索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天都有新的小动物作品,很快前面小朋友的泥巴作品也晒干了,孩子们产生了让小动物变得更像的想法。
幼儿:我想给我的小兔子加上眼睛,我觉得用豆子来做很合适。
幼儿:我也想给我的作品加装饰。
幼儿:我想给小猫咪涂上黄色,给小兔子涂上白色。
说到涂色,用什么材料来给泥巴作品涂色比较合适呢?有的小朋友觉得给布做扎染的颜料可以试一试,有的小朋友想用画笔画一画,有的小朋友觉得蔬果汁也可以试一下,有的小朋友觉得水粉颜料颜色鲜艳能上色,经过尝试,最终我们选择了使用不容易掉色的丙烯颜料来给干透的小动物作品进行上色,孩子们的作品更美了。
小朋友们通过捏制动物,认识了解了动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动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动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动物,表现出动物的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幼儿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创造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