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多长个心眼,别被欺负了。
长大后,找对象,妈妈担心我,不知根知底,靠谱吗?
瞧,老妈这一套思维,我想应该是代表了90%妈妈辈人的认知思维。
但是,如今时代,我们能完全“听妈妈的话”吗?
去年因为考驾照去办暂住证,结果民警左察右访,说我资料不全,不予办理。迫于时间,我无奈打电话给他们科长(学生家长介绍),结果立马就办好了。我不禁唏嘘,熟人好办事!
我和科长并不熟,但因为中间人(面子),我们立马熟络了。
但这件事情也让我反思:这种熟人好办事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基于常识和道德,我们通常不愿意和陌生人合作,把自己活在讲排场、讲面子的熟人社会。但这是个封闭的系统。关系一层套一层,如果某天,某层关系中断(我不是她孩子老师/科长下台了),都无法达成最终结果。
然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学会与陌生人合作,应是我们必备社会技能之一。
而且与陌生人合作很爽。大家只谈愿景不谈情分,有着清晰的利益分割。同则行,不同则撤。
比如有目共睹的“社群”。去年我简直不敢想象,一群陌生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彼此建立情感,共同搞事。今年,我却成为这个行列一员。尤其加入八连智囊团,我前后参加了采访周、晚报制作、活动搞事等活动,所有的这些都是和陌生人合作完成的。
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是这几个陌生人而不是其他人呢?我想是“志同道合”。互联网平台很大,在这个开放系统中我们仍然需要寻觅志同道合之友。比起孤岛,广袤世界寻找目标的几率当然更大。然后,我们彼此联机,好似建立了一个全球交流站。第一手信息,总会第一时间送达。
倘若我们一直处在熟人社会呢?好比陷入一座孤岛,也许岛上风景很美,但里面的人很少出来,外面的人也很难进去!
与陌生人合作,说白了就是敢于寻找合作,利益明晰,真诚以待,逐步扩大自己的“熟人圈”,而且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时有人加入,无论谁撤走都不太影响“熟人圈”的逐渐扩大。圈子大了,机会自然就多了。
所以,请和陌生人多说说话。想要靠谱点,可以先让自己加入一个牛逼的群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