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南渡北归》这本书,是看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推荐。当时只觉得应该是本很有深度的书,没太了解具体写的是什么。一次偶然机会,在听书软件上看到,打开听了一章,顿时被吸引住。
这部书分为三册,讲的是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事,《南渡》是三本书中的第一册。这本书从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兴办现代教育讲起,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故事的主角们,是五四运动前后走上中国学术舞台那一批大师们,陈寅恪、傅斯年、蔡元培、梁思成、梁思永、金岳霖……他们当中有文史学家,也有科学家。他们或漂洋过海求学,带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回国;或成长于中华土地,在某些方面颇有造诣;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陆续登场,在中国新立的名校教授课程,引领学生,成立研究机构,为中华民族做学问。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世道也不安宁,大师们却并未停住追求学术的脚步。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自己的知识化为力量,传递振兴民族和保卫国家的思想。而读到这本书,心中也会无限感叹生在那样的时代,有那么多不确定,作为他们的学生,却如此幸运。
不必说大师们在讲台上是何等的风采,观点有多出众,治学有多严谨——只说五四运动爆发,北大许多学生被抓进大牢,蔡元培多方奔走求情,更引咎辞职,解救被抓的学生,这样的校长万里挑一;西南联大师生向南跋涉躲避战火,在湖南歇脚,闻一多带领学生采集记录当地名歌,充满了乐观精神……那样动荡的时代,中国学术和学者们不仅没有沉寂,反而在战火中与当时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融合,如同另一个春秋战国时期,一时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书中写到的每一位大师,在艰苦的生活和颠沛流离中,展现出的毅力和坚韧,也令人敬佩。金岳霖的一部著作在逃亡中两度遗失,他不肯放弃,两次重写,终于出版;林徽因在重庆抱病,身体虚弱到无法下床活动,仍和丈夫梁思成一起修改和继续撰写建筑学手稿;陈寅恪身患眼疾,仍不放弃著书和教学;梁思永河南安阳,带病坚持田野考古工作,奠定中国田野考古的世界地位,更以在东北考古的论文,狠狠推翻美国和日本散布的谣言,证明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领土。
他们一路向南,走到哪里,就将知识与学术播散到哪里,也将爱国强国的理想带到那里,虽手无刀枪,却决不投降于侵略者;虽颠沛流离,却决不屈服于命运。他们以学术为利剑,守卫中华文化,觉醒民族精神,将柔情献于爱人亲人朋友与学生,却将赤胆忠心献给民族与国家。
起伏跌宕,不改初心;
千山万水,南渡北归。
历史如洪流,命运择勇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