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些事,明明很正确,可做起来为什么总是不顺利?

有些事,明明很正确,可做起来为什么总是不顺利?

作者: 是几木不是积木 | 来源:发表于2020-10-04 23:24 被阅读0次

    是选择“求而不得”?还是“纵横连赢”?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好,工作上也是一样,常常会有一种情况“明明这个事情是正确的,做起来的时候却并不顺利,到处碰壁”,最后的结局还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很有可能被改的面目全非。这一现象背后所表达的本质问题在于哪里?

    从流程上来看,一个行为动作的前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开始是否思考过主题是否符合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持有的观点是否正确。

    在中端,在过程中自己的表达能力是否清晰,传递信息的语言组织是否顺畅,有没有在和同事对接工作的时候词不达意,和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语言冗杂没有重点

    在后端,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唯一的还是可以有很多个结果,好的结果有没有反馈,坏的结果有没有预案。

    在这些动作背后总结出一个公式,运用这个公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我想这样的情况应该能够迎刃而解。

    批判性思考+逻辑性展开+创意性思维=逻辑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考

    从“想当然”中脱离出来,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世间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就是“想的浅的人”和“想的深的人”。当被群众影响而选择随波逐流的人就失去了批判性思考的独立能力。批判性思考从字面意思就是“怀疑”,这样的负面词语听起来不是那么的讨人喜欢,但这样的方式会很快明白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第一步,自己确认前提,到底是真的吗?

    有一则寓言故事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步的重要性。

    大山深处有6个盲人,他们在旅行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挡住了去路。

    在这个庞大的物体前,6个人苦恼于这是什么东西,分别摸了一下说了自己的结论。

    摸到耳朵的人说:“这是一把大扇子。”

    摸到腿的人说:“不,这是一个树干。”

    摸到尾巴的人说:“这是一张线很粗的网。”

    摸到肚子的人说:“不对不对,这是一堵墙。”

    摸到鼻子的人说:“这是一条蛇。”

    然后,第六个人摸到了牙齿,坚定的说,:“这是一把枪。”

    其实他们摸到的都是同一个生物,大象。

    从逻辑思考的角度来说,重要的事最开始应该开启上帝视角,俯瞰整体,正确抓住问题的前提。

    逻辑性展开

    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深层洞察后,要让对方理解你并且产生同感,这样事情才能进展顺利,工作才能有好的结果。逻辑性展开能够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能让你想说的话更有说服力。

    要特别注意职场对话和普通对话在结构上的差异,职场对话基本上要满足四个要素:1、论点  2、结论  3、证据  4、行动。

    在表达想法之前请先检查三个要点:

    1、逻辑上是不是有漏洞(广度)

    2、逻辑是否挖的够深(深度)

    3、逻辑是否讲的通(跳跃)

    简单来讲,就是在说话前先过过脑,怎么过?从横向的广度看是否合理,从纵向的深度看是否深刻,从中心点来看对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这样表达的观点才是缜密且有说服力的。

    在表达过程中,可以进行三段式阐述,即 主题——作为结论的关键信息——作为证据的事实信息

    创意性思维

    很多时候堵塞自己创意灵感的都是自我设限在作祟,本事在想象的时候就给自己画了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里,在里面怎么钻都还是那些常用的方法,例如:‘大家想一想怎么提升公司的销量。’,往往这个时候很少会有提出灵光一闪的点子。

    这是因为,人在没有框架束缚的自由状态下,反而无法进行自由的构想,这是一种心理矛盾。

    你不如说:“我们想一想能让大人也愿意吃的零食?”或者“适合喝酒时候吃的零食?”,又或者“可以拿来送礼的零食?”这样是不是脑子里瞬间就有画面感了。

    记住,无论什么时候,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背后一定有其背景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些事,明明很正确,可做起来为什么总是不顺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ro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