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
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作者: 不搭嘎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1:47 被阅读21次

    三流的歌手,二流的作曲家,一流的诗人——我想,是对鲍勃·迪伦最贴切的定位了吧。

    六七十年代,穷困、歧视无不笼罩着,而与之随行的,是人们的麻木、躲闪、畏缩。战争的号角每每响起,士兵们拿着武器冲锋、倒下、冲锋,无休止地攻击,人民哀号声声,置若罔闻,只知服从,不论对错,更哪管正义与否。而战争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持续了很久,换来的不过是战争双方的兵败两伤,呜呼哀哉!

    倘若要究其责任,战争发起者首当其冲,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漠视与不思考。

    正如鲍勃·迪伦关于《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所说,“我认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视的人。”因此,纵容犯错比犯错本身更让人失望,那是种无奈和无力感。假装睡着的人,你又如何能叫醒呢?

    鲍勃·迪伦的歌词中,无不在诠释着这样的深意。一个有生命的人,不可能没有思考;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的生命;一个能把生命的感悟付诸笔端的人,更是能获得生命延长的人。他将自己的忧患、痛苦、悲悯化为苍凉的叩问,怀着良知、博爱、正义向罪恶的战争发起者,向麻木的士兵、遭受蹂躏的人们发出悲凉的责难,以期能唤醒人们的意识,加入反战的行列,为和平的到来努力。情之深,意之切,令人感动,为之鼓舞。

    历史往往被打上沉重的烙印,给人以反思,给人以惊醒,给人以教训。清政府对列强的纵容,致使割地、赔款、文明破败;抗战中国民党对日军的观望态度,使东北三省沦陷,人民惨伤无数,助长了日本法西斯气焰;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气污染,被高涨的革命热情所掩盖和忽略,直到伦敦市突然持续很久的雾霾,全市人民致死,陷入一片恐慌和死寂,才使人们无法再回避环境污染的问题;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表明了对反种族歧视仍有存在,归咎于人们的思考,不愿正视与选择逃避。以上种种,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存在,人们出于利益、内心想法驱使等,也在选择着不去正视,以为如此便可以安然,便可以不用面对,殊不知,是为大忌。问题存在,终是要面对的。

    就如歌中所提出的种种问题,皆难以回答,令人无措,答案从来不那么简单,不那么明朗。它们在某处躲藏,在“风中飘荡”,像碎片般,无声息,容易被忽略。它们难以捉摸,又近在咫尺,引人跃跃欲试。如若说答案是和平,那之于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和平的声音无处不在,像风一般,但也因此而被我们忽视,仿若在风中被吹散。但是,答案到底是什么,我想,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鲍勃·迪伦颇显玩味地将一切归为“风中飘荡”,不作评价,不去点明,而是转身加入反战运动,去实践,去行动,去践行,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当下的我们,往往却过于追求事物本身,而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迷失了自我。在纷繁世界里,蒙昧有很多,纠纷有很多,冷漠也有很多,这些不可抗力绝非我们去深究就可以消除的。与其去争论不休,不如真正行动起来,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鲍勃·迪伦的一生,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样子,所写的民谣,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所传达的东西,是自己真正的思绪。正如歌中所说,答案在风中飘荡,我们一生要追随的样子,不言而喻,自己已了然于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案在风中飘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r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