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特殊情况(疫情蔓延),原本快要结束的寒假已经延长,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多些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也多了些自我提升的自由时间。
焦虑背后的浮躁
一直相信“练兵先练将”。所以,工作以来要求学生做到的尽可能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的阅读、写作、卷面、口头表达、答题规范,自己要首先做到。当然,也有不自律、自己做不到的时候。
于是寒假前定了目标:练字、阅读、写作、读论文、备课?辅导儿子复习、带儿子预习……最终,寒假一半时间下来时,高考卷做了两份、《镜花缘》读了一半、《西游记》读了一半、练字七篇、读书笔记三篇、简书写作六篇、教学设计和论文一字没动,最终,感觉似乎啥都没有做。最大的感受是心里一直慌乱,总是想着还一件事没做完。一开始想是不是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定的太多了。现在想想,一件事没做完,忽然就想着要做另外一件事。
同时,学习过程中,不时地受手机娱乐新闻的影响,还有QQ群、微信群里,其它同行学习进度的影响,愈发加深了自己的焦虑。这与我们对学生教育的《小猫钓鱼》并无本质区别。这样导致的是,很多事都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才想起来,以前某位老师说的要聚焦,聚焦一点去深入研究。
终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基础没有夯实;二是目标过于分散,不聚焦,无法深入思考。
基础一:中学语文学习的几大板块以及各板块下的知识树能否烂熟于心;
基础二,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否了然于胸;
基础三,语文教材的指定名著能否反复通读、心领神会。
基础四,中考、高考卷自己能否确保高分;
基础五,小、初、高的不同阶段教材体系明了吗?
不仅如此,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有限学习注意形成知识体系、整本书阅读。
专注背后的精进
今天下午试了一下,连续沉浸阅读《西游记》五回,每回读完后形成知识导图。感觉心里踏实多了,每篇读完后,情节把握较好,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
最近的目标,读完《西游记》完成、绘制中学语文知识树、第一单元备课。
总目标:主持人型知性教师(礼仪外形、发型、)、灵动生机(教法、活法)、生活(吃穿住行)简洁、衣服(少而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