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汤煲里的记忆

汤煲里的记忆

作者: 还是六六 | 来源:发表于2017-05-28 22:51 被阅读27次

    汤煲的魔力

           广东人喜欢煲汤,广州人更是,有些家庭餐餐不可少汤,玉米排骨汤,眉豆莲藕汤,鸡脚花生汤,鲜陈肾西洋菜汤,板栗老母鸡汤,每道汤都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舌头一品尝便唤醒味蕾,记忆也像电影一样不断回放,很多时候那是童年的味道,充满爱与温暖。“料理鼠王”里,对美食极为挑剔的美食家柯伯让主厨出一个“新鲜、洁净、料多味美”的概念,主厨老鼠小米做了一道杂菜煲,柯伯尝了一口后脑海立即浮现出“小时候一次心情不好,妈妈做了杂菜煲”的情景,杂菜煲勾起了童年的记忆和对妈妈的思念,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汤煲离不开每个家庭主妇,为了能让家人味蕾有不同的体验,家庭主妇总是绞尽脑汁创造物美价廉的汤煲,汤煲里主妇们各显神通,发挥爱与智慧,个个持家有道,这是她们引以为傲的地方,是她们所擅长的,不用看她们怎么做,光听她们说,你都可以想象出汤煲的美味,这是家庭主妇们赠与我们的视觉和嗅觉盛宴,里面满满都是爱与自豪。

           既然汤煲离不开大家的饭桌,把汤煲跟秋冬季“预防感冒、保暖、养肾、养胃”等知识结合起来,岂不是更有意思?这是最初的想法,那段时间刚好了解到冼家庄有不少独居的长者,闲暇时间无法安排,更有甚者被拉进保健店,受骗后还不敢告诉家人,把这些独居长者拉进家综,在汤煲中寻找自信、回忆与情感支持,成了家综与保健店"抢客"的一种手法。但这些独居长者大多年过八旬,估计很多久不下厨,小组上推动她们实操,制作汤煲不免力不从心,因此年轻独居长者走进我的视线,组员二者对半,“80后”长者出经验与秘籍,“60后”长者出力与时间,大家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小组正是在这样的情境和组合下开展。

    义工助力 想象与激情

           虽然会做几个汤,但与师奶比起来,知道自己绝对不够格,且场馆临时用电,也不适合煲汤。正在愁眉之际,看到太多街坊报名,灵机一动,邀请了其中两位跟自己比较熟的师奶担任义工,协助开展小组。工作员阵容的壮大,力量无疑也增强了数倍,这个平台适合她们发挥。由于跟组员商定好4个跟秋冬季有关的养生主题,义工可以自由选择她们擅长的主题,结合经验和日常看到的养生信息,跟组员分享对应的知识和汤品。干讲可没什么意思,重要的是从组员的神情里,感受得到她们的味蕾在蠢蠢欲动,大家能够尝到汤品本尊才是王道。所幸义工没有辜负大家,一位应时煲了暖身的红豆莲子糖水,一位精心加工霸王花鸡脚汤里的鸡脚,让原本在汤里完成使命的鸡脚复活,成为另外一道美味佳肴,组员个个吃得合不拢嘴。

           味蕾的撩动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这里面有爱心、耐心和用心,尊重、赞赏和感恩。养生主题分享过程中,她们温柔而不示弱,大方而勇敢表达自己对每道汤品做法的理解;美食面前,个个虔诚平静,细嚼慢咽,体味美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宁静。在那一刻,烦恼统统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爱与满足,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似乎都不一样,但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将鸡脚变换成另一道美味佳肴的义工一直恪守这个信条。我想不仅是美食撩动了大家的味蕾,创新与想象也开始在某些组员脑海里发芽了,环境我们或许改变不了,对生活抱以何种态度却是我们自由的选择,汤里下什么料,材料是否可以再加工,看得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与热忱,这也是组员对盐焗鸡脚念念不忘的原因。

    旧日时光 艰苦与满足

           如前面所说,食物在咀嚼过程中与唾液发生的化学作用能让人回到从前,忆起某人某事某物,小组里面也不例外。广州人似乎无法抗拒西洋菜,西洋菜煲猪骨是很多组员旧时的回忆。物质匮乏的年代,能解决温饱问题即是最大的幸福,一斤猪骨可以重复利用,多次下西洋菜,煮烂的西洋菜结合猪骨的香味,能够产生另外一种芳香,这种香芳香让人满足而感到幸福,仿佛回到冬天的小时候,一大家子人坐在饭桌前,妈妈端来西洋菜猪骨汤,一人一碗,暖流直入心窝,芳香沁入心脾,组员每每提及都乐此不疲。

           但组员梅姐这次煲的不是西洋菜猪骨汤,而是西洋菜鸡汤,很多组员都没有试过,同时跃跃欲试。梅姐特意买了两只鸡,5-6斤西洋菜,在中午时分便让我拎了一锅到家综,让同事们品尝,她还学桂姐的方法,将汤里的鸡重新加工,变成盐焗鸡,给社工下饭。这锅汤像有魔法一样,立即勾起同事的回忆,有同事还特意跑到锅前,静静嗅着香味,一边嗅一边说起小时候妈妈是如何做这道汤品的。对于年轻时曾在部队担任后勤工作的梅姐来说,西洋菜煲鸡有着另一番体验和意义,那是让战友饱餐一顿的美食,那是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时光,那是孩童时代妈妈爱的味道。

    全员参与  分享与创造

           汤煲里满满都是爱,这是小组里一直强调的,小组上“60后”长者为“80后”长者制作汤煲,帮她们分好美味,续添美味,就像家人一样,享受天伦之乐。小组之外,汤煲里也处处充满爱,组员高姨的丈夫为大家端来竹芋猪骨汤时,我们才知道全程多得她先生的帮助,高姨在微信群组上记录了这个过程,这让大家都很感动,这锅竹芋猪骨汤也显得格外有味道,我们还来不及邀请高姨先生留下一起品尝,对方已经大步离开。一个简单的汤品制作可以推动其他家庭成员的参与,分享者且毫不吝啬向众人表达对家属的赞赏和爱意,组员也大方接受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爱意,这实在是一个惊喜。

           美味可不能只停留在小组10多人里面,我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将好的汤品信息制成墙报,传递出去,组员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有人负责撰写文字信息,有人负责找照片,有人负责装饰和剪贴,有人负责排版。微信平台在这个过程帮了大忙,有位组员很喜欢拍照,墙报需要用到照片,我于是让这位组员找齐自己负责的那个汤品材料,并为它们拍照,发现了其他需要上墙的汤品材料,也帮忙拍照并上传,事实上我确实选用了几张这位组员拍的照片用在墙报上,老人家很开心。另一位70多岁的组员,“身手更不凡”,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画画,莲藕猪踭汤上还画了莲藕和莲叶,平淡无奇的汤煲信息上顿时鲜活了起来。其他几位年过8旬的组员,要么帮忙剪字,要么帮忙排版,一个不能落下,一个小时左右墙报便出炉,每个人都很满意。每个人都有能人之处,这是贯穿小组的信念所在,事实也证明老友记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无比。

           后记:对于组员而言,我想这个小组不仅撩动了她们的味蕾,也创造了新的记忆。5次聚会,4次美味,有限的时间无限的爱,几位高龄独居长者因此结缘,经常结伴参与服务,这正是我们期盼的。私下我也听到不少参与这个小组的组员反映,这是她们参加那么多期小组以来最喜欢的一个,我想民以食为天,美食让大家产生了这份共鸣,并打开了心扉。她们认为小组彼此尊重,互相赞赏,思维碰撞,爱意涌现,实在感谢她们对小组的认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汤煲里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zh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