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的失窃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 付莉
摘录:
1、儿童期的“小偷小摸”不等同于成人的偷窃行为,他们还没有建立是非观念,也不具备完备的道德判断能力。
2、儿童每一个“偷”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深层的原因,作为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3、教师应该经常分析学生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和玩耍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应该听听学生的心里话,不要完全以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学生。
4、人们之所以撒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撒谎之后尝到了甜头,而没受到批评和指正。
5、学生就像花园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老师用爱心精心的呵护。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他们那颗稚嫩的心。
专家引领:
1、教育是唤醒。“唤醒”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唤”,二是学生的“醒”。“唤”是手段,“醒”是目的。是否能真正的“唤醒”,一要看教师的教育艺术,二要看学生内心醒悟的契机是否成熟。学生的行,强求不来,需要我们慢慢等待。
2、破案仅仅是教育的一个开始,而不是教育的终点。
3、作为教育工作者,即使学生盗窃事实铁证如山,也只能通过教育手段来解决。
4、班主任是教育者,教育者就要用教育的思想指导工作,用教育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教育的思维寻找对策,用教育的手段解决问题。
5、教育的功能在于引导、纠偏和提高。对偷拿别人东西的学生,教育者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诱发他们的内疚感。还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反思:
对于“班里的失窃事件”,只要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还是可以纠正的。个别孩子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反复出现,但千万不能急,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孩子总有一天会转好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品性比成绩更重要,我们应该教育好每个孩子,让他们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任。 我们应该结合当今教育实际,呼吁家长和老师: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教育是慢的艺术,请多点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多读书、读好书,为自己充电,明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孩子!
建议:
在班级设立班主任信箱,为学生排忧解难。有些孩子不愿意当面指出某个学生的错误或缺点,可以让他们写便条偷偷放到老师的信箱里,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了解其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