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随想
“西湖饭店”要拆不是新闻,倒是“原拆原建”上了各媒体头条,引来网上一片欣慰声。
客观地说,除繁华而不艳的四川北路及附近街区之外,“西湖饭店”的品牌影响似乎并不大。但只“毛估估”一下会很惊讶:对居住工作在其半径一公里左右的人们而言,那里可能蕴含着当年父母结婚酒席上飘逸的沧桑、第一次请女朋友吃饭后手勾手兜马路的甜蜜、孩子满月和周岁宴请亲朋的喧哗、当然也有在外溜达一圈到此买点卤菜,回家咪点小酒的温馨;很早以前有同学在“小组会”嘚瑟:“昨日阿拉姆妈在西湖饭店帮我过生日吃‘钱江肉丝’,三角五分一盆!”边上几位使劲点头一致认同这是件极有范儿的事情,那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更难忘的是分别四十年后,复兴中学70届海内外的同班同学特意在此的聚会。“西湖饭店”就这样镶嵌在人们生活细节与魂牵梦绕中。
《虹口志》记载“西湖饭店1952年1月开业”;而坊间据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杭州人士张频甫在士庆路也就是今天的海伦西路开了家“孟尝君食府”,由从杭州请来的两位高厨掌勺,其中西湖醋鱼、杭州酱鸭和清汤鱼圆、东坡肉等菜肴颇具特色,一时门庭若市。与福建中路“知味观”以苏州河为界,成为沪北杭州菜的“头牌”;1956年公私合营为“西湖饭店”。不管怎样,在沪上杭帮菜界中算是老祖宗级别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新版“杭帮菜”大举入沪,在餐饮界一派春秋纷争态势中“知味观”没了踪影,而“西湖饭店”正在涅槃。如今不少店堂都挂着簇新的“百年老店”匾额,哪天关门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块牌子孤苦地等待收废品的青睐;而百姓口中货真价实的七十多年餐饮老字号含金量实在很高。有古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饭店的生命力相当程度地依赖众人心中对“西湖”两字的亲近和认同,也得益于杭帮菜与大众口味的天然相近;尤其“西湖醋鱼”因鱼肉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酸甜可口成了镇店“招牌菜”,很多顾客认为可与杭州的“楼外楼”相媲美。设想,如果那位张先生当年经营的是“西北饭店”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当然也不尽其然,经营苏锡风味的太湖饭店现已渺无声息;原先撑起四川北路一片热闹的小伙伴,如凯福、三八、燕记……今又何在?
但是对“西湖饭店”的抱怨也不少,最要命的是在移动通讯如日中天的当下,店里竟没有wifi,令消费力最强的群体断然绕开这幢古色古香的三层小楼直奔他处;而步履有些蹒跚的老食客想重温三角五分一客“钱江肉丝”的感受,自然只会留下“价、味皆不如意”的一声叹息;于是冷落和[if !supportAnnotations][番茄花园1][endif] 寂寞就不可避免。
在老牌方便面被外卖平台几乎挤兑到了悬崖边、警察叔叔庆幸黑车几乎销声匿迹而城管哥在为遍地单车伤脑筋的当下;西湖饭店靠张“原汁原味”的旧船票能登上新经济潮流的客船吗?“怀旧”不是开启市场的万能钥匙,或就在“西湖”招牌下买西北的菜肴?网上翘首期盼的“西粉”又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这都是一个个有待解开的“扣”。
所以“原拆原建”只还个“形”而已,至于“神”何在?还需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