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 2024.2.8星期四
【主持人】 刘兰芬
【阅读教师】 230535李晓
【阅读书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
【阅读页数】 (P39-47)
【Day6打卡问题】
问题10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从何而来?
问题11 如何把握课程内容六要素的内涵?
人与社会是以社会为视角,包含4个主题群,人与自然包括4个主题群。
刘老师首先组织我们进行了朗读,接着梳理了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使用自己的案例和王老师的案例做支撑,引导我们分析了课程内容六要素该如何去梳理。看到她能够主动做4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且将自己的和王辉霞老师的进行一个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真的让我很佩服,反观自己却没有尝试做新的。
【王辉霞】刘老师准备很充分,还提前做了下学期的内容,凡事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方式和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效果真的不错。让我们的教育和学生都有改变。
2017年版主题语境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具体讲了什么?分开是什么意思,放开又是什么意思?
语篇类型只是一个语篇的特征,我们直接学习的对象,很多方面包括语篇的类型等。
平常教学设计的时候,如何运用多模态,在学习英语课程的时候,多关注哪些地方?有的有语篇意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教学改革,课标是凝练的,这本书是作者观点。
读书要读进去,读出来,作者表达的不足等;单元内所有的语篇并不一定拿出来全部进行分析。
【付艺迪】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
1.自己先说连续性文本。语法、语篇等有自己的信息和运用。但是,
连续性文本在表达的意义上有连贯性、有逻辑性的。非连续性存在断裂的,在连续性上看到的是完整的故事,教材中的报道、新闻报道等,语篇记叙文等都是。
非连续性文本:优点是非常直观,很清晰。根据表格等进行。
从概念上概括特点,不同文本,给学生指导性的路径也是不一样的。非连续性的一次性就可以看清楚,就可以进行表达。
1.2001-2011年的三版课标以内容标准或分级标准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育目标紧密的结合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摘录p40】在课标中,以内容标准或分级标准的形式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要求合二为一的做法,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课程内容与目标紧密结合,教学中无须过多地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另外,此举也有利于压缩课标的篇幅。
不利之处是,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要求融为一体,模糊了二者的区 别和界限。理论上讲,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有区别的。
目标是方向,内容是手段。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就英语课程而言,课程目标是指令性的,课程内容则有可能是指导性的,至少部分课程内容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比如,不同版本英语教材选用的语篇都不相同,覆盖的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也不完全相同,涉及的文化知识的差异更多。如果教材所选语篇不同,教学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自己梳理】利: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融合、并且减少了课标中的篇幅。
弊:目标和内容的区别和界限不够清楚。学习课程内容是为了达到目标,合在一起,这样的层递性不够强,让人很难区分究竟是谁指导谁,版本不同的教材,课程内容应该是不同的,难易程度也应该是不同的。
二、2017年课标单独设置了课程内容,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与评价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2017年课标课程内容有哪些不足?
1.首先弥补了2001-2011年三个版本课标对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不加区分的不足。
2.课程内容明确规定英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教学要求,并首次提出离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只是、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3.2017年课标的不足有:课程内容的第一个要素是主题语境,但主题语境的内涵不是十分清晰;早2017年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第二个要素是语篇类型,但语篇类型作为课程内容,显得有些牵强;2017年版课标针对课程内容的每个要素分别提出了教学提示,此举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欠合理之处。
三、谈谈主题和主题语境,语篇与与篇类型有什么不同?2022年课标的课程内容有哪些调整? 为什么这样调整?
1.谈谈主题和主题语境,语篇与与篇类型有什么不同?
(1)主题和主题语境
但主题语境的内涵不是十分清晰。该版课标指出,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这里就有问题了:如果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主题或话题,一线教师很容易理解。但如果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也是语境,就令人费解了。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情境,而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人与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显然,这些关系不宜被称为“语境”。另外,课标有时将“主题语境”作 为一个概念使用,有时又将“主题”与“语境”分开使用,这样就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或误读。
(2)语篇与与篇类型
在2017年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第二个要素是语篇类型,但语篇类 型作为课程内容,显得有些牵强。该版课标指出:“语篇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根据这个定义,语篇类型既是不同类型的文体,也是各种模态形式的语篇,这显然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大家知道,语篇类型是将各种各样的语篇按照形式、目的等特征进行归类以后形成的类别。语篇是具体的文本,如一篇文章、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份广告。课程标准可以对学生应该学习的语篇类型提出要求和规定。但作为一个抽象概念,语篇类型不宜作为课程内容。比如,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语篇,而不是语篇类型。当然,关于语篇类型、语篇结构等方面的语篇知识是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的。
2.2022年课标的课程内容有哪些调整? 为什么这样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六要素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要有三个主要变化:将“主题语境”改为“主题”。将“语篇类型”改为“语篇”;课程内容部分不再针对每个要素分别提出教学提示,而是结合各个级别(学段)的你课程内容要求,提出整体性的教学提示。
四、结合此书,说说你对课程内容六要素内涵的理解。
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英语是一门学科,我们要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理解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六要素让孩子们学会语言,并且争取在做事中运用课程内容六要素。我个人认为,六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有很大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