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不要熬夜赶稿了,快逃出输出低效的泥潭

不要熬夜赶稿了,快逃出输出低效的泥潭

作者: 互联网追风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6:09 被阅读0次

    我身边很多从事新媒体编辑的朋友,他们很重视自己的文字。领导说让删几段字,他就会表现的很委屈,对待自己文字的珍爱思维,让我总认为他像是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人类。

    █ 高级文字服务者的量级突破

    我身边的一个媒体大咖,经常要给政府做相应的产业研究报告,可是动辄2万字都得由他自己亲自来写。于是白天对接政府官员,晚上就得通宵写稿。这样的工作节奏持续了好久。后来他筹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可是他认为新招募的员工能力,都无法满足到他设定的产出标准。于是文稿还是得自己亲自写。

    文字里代表了很多他对产业的思考,传递他的思考价值的就靠这些文字了。他对文字同样如此敏感和珍爱。

    不过后来借助谈话记录,比如和某媒体某高层的交流,用谈话录音或者谈话笔记的方式就可以呈现了。这样输出的效率提高了,大众也能接受这种谈话稿,润色一下也出了不少个人的畅销书。

    但是深度的整理,还得需要用文字。既然用文字,必然少不了要靠“写”这一步。文字的输出注定要投入时间来完成。哪怕只是输出这种机械的行动,还不论如何用“写”的方式把思想有效的表达出来,这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体力。

    为何这位媒体大咖无法把这项文字工作交给他的员工呢?

    这是因为文字工作者的自然属性就是无法能让文字输出这种行为转接给其他人的,无法让其他人代劳。大脑思维和手指输出需要同一个人来完成。

    但是也有可能是由于他不善于带团队。

    这种限制于文字服务泥潭的人大有人在。其实是这些人困于思维的局限,让他们迟迟走不出泥潭。

    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个泥潭呢?首先需要了解职业量级这个概念。

    量级简单地讲,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阳、银河系这样打的差别

    比如你一直是一个出色的撰稿人,你需要用大量的文字来拼凑出你的作品。后来,你写的越来越多,但这项文字凭凑的本质无法改变。你的功劳就是和你文字多少来衡量的。后来你意识到,你的文字还能体现你的思考价值,这种无形的价值是无法单纯靠文字多少来衡量的。于是你需要尝试,用什么别的方法来将这种价值抽离出来。

    这就是在职场上提高量级的需求了。量级转化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开始转变自己的角色。

    吴军讲过一个例子。他碰到一个在国内做培训的金牌讲师。这位讲师对商业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人脉很广,能够找到很多同样好的业界人士为他站台。但是在过去的五年里,他的业务没有任何发展,在这中间他也非常努力,还脱产到国外进修了一年,对新的商业和技术发展了解德很透彻,但是生意却做不大。

    这里边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没有完成从某主播到某台长的转变,量级一直没有上去。

    比如这位办学的金牌讲师,一直只是精进自己的业务,却没有思考去当一个校长,比如提升其他讲师的知名度,办好学。俞敏洪当年也是金牌讲师,但是如果他还是俞老师,课讲得再好,也不过是挣了一份辛苦钱。但是俞敏洪成功地从俞老师转型成了俞校长,这个情况就不同了,就有了量级上的突破。

    回到那位媒体大咖做产业报告的事上来看,他同样没有思考量级上的突破。一直精进自己文字的积累,无法做到让其他社员替他完成文字服务。

    一篇2万字的产业研究报告,核心的框架和构思搭建好后,剩下的就是让其他人提供素材佐证他的判断了。文字的细化工作完全可以并值得交给其他人来完成。研究报告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其数据模型的建立来源于报告总设计师的宏观把控。如果这位设计师,不把自己抽离到这样一个宏观高度,那么他就只能做一个高级文字服务者了。

    █ 初级文字服务者的技术突破

    我还碰到一些初入职场的文字服务者。他们无法碰到短时间去做一个设计师的机会。但是他们其实也可以做自己文字服务的设计师。

    文字服务者最需要解决的痛点,就是文字产出的快速和高效。保质、保量是对这类文字服务要求。那么多的采访稿、采编稿如何能有效压缩这个文字服务时间呢?

    服务时间是很难压缩的。但是可以在技术可以弥补不足。

    ▌学会盲打

    有很多的文字工作者竟然不会盲打,键盘的打字速度竟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无论你的思维多么活跃,你的素材库多么庞大,如果在打字技术上还没有做到标准化的输出,那么一定在输出效率上非常受限制。比如一个文员正常盲打打字速度是在每分钟120个字,可不会盲打的人每分钟只能在60-70个字。这种技术性的落差,就会让一篇本来1个小时完成的文稿,需要拖2个小时完成。

    大脑的思考速度是远远超越手指输出的速度,当所思所想就能所见所得时,这种文字输出的体验会带来更多惊喜。然而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种技术性的短板拖累了他们的输出效率。大概是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其中的乐趣,真是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学会碎片化输出策略

    另一个技术性的短板,就是很多文字输出者没有学会时间碎片式处理的规律。大部分人在输出一篇文章时,都倾向于留出一整块的时间,让大脑沉浸其中,以期获得最佳状态,灵感迸发,一气呵成。

    不过这种输出办法,已经不吃香了。因为这个时代信息量太大了,你刚储备好的话题很可能在下一秒就被另一个热点颠覆了。你为此精心准备的话题提纲,可能在某一个地方正在被人做成付费课程了。快速输出,是这个时代文字服务者需要突破的。

    如何突破呢?

    用碎片化的时间输出完整的作品。比如一篇稿子,从构思到出稿大概需要3个小时完成。你坐在那里,冥思苦想了2个小时,其实最终还是1个小时在具体写作。如果我们将这个时间碎片化,比如在一整天里边,你有大量的零碎时间,1分钟,5分钟,等餐时,会议间隙期,坐车路上等等。这些零碎的时间你拿来充填你的稿子,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翻手机,翻朋友圈,那么你会发现完成一篇稿子综合下来也就是1个小时完成了。只是这1个小时都是碎片化的时间积累。

    那么你本来需要冥思苦想的2个小时哪去了呢?

    这个两个小时本来就是你人为的逼迫出来的,你奢侈的让你整块的时间做了产生无意义浪费。

    那么整块时间适合做什么呢?适合去吸收信息。将大脑只当成一个存储硬盘,将大量可能用到的素材,数据狠狠的塞满进去。至于这些素材和数据如何能转化成为稿子,这不是整块时间去思考的。这是你可以在碎片化时间文字输出时,大脑自然会去思考的。

    大脑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环境刺激,而碎片化时间里可以带来更多灵感刺激点。

    碎片化时间输出的另一个技术性的提升,就是你可以做到同时保证好几篇稿子的输出。

    比如很多人发现,一天费劲心思写完一篇后,很难有心思再去构想下一篇。而碎片化策略,则是你同时开工好几篇稿子,按照碎片时间,根据心情,随机的安排处理,从而不断的推动手上的文字任务到达交付的终点。

    █ 小结

    好了,最后小结一下,将文字工作者定义为文字服务者,是因为文字的输出过程需要时间,而这类工作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服务业一样,时间成本很难压缩。然而文字服务者又毕竟有所区别,充满这各种脑力协作。高级文字服务者可以在量级上寻求突破,通过转化角色,不断学习,通过团队的合力来达成高效的文字服务效果。初级文字服务者则需要多在技术上下工夫,学会盲打可以让输出的时间更快;学会碎片化输出策略,让输出更灵活,从而提高输出效率。


    作者:曹涛CT,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熬夜赶稿了,快逃出输出低效的泥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dy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