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9-14

2021-09-14

作者: 修心师的早起一小时 | 来源:发表于2021-09-14 01:12 被阅读0次

    论语:论君子之精准地把学到的知识和发现落实到生活中

    道德,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他的良心是苏醒的,很多人的良心不太苏醒,蒙蔽得很厉害,对得住良心,做出来的就是道德,你所说所做,示范出来的就是德行,道德就是一个内一个外,道为体,德为用。

    君子和小人差别:君子是做人处事,合乎良心道德,凡是懂得自省,行由不得,反求诸己,不断突破自己,君子上达,力争上游。小人是违背道德良心,凡是不知自省,随波逐流,常常对自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总是喜欢批评别人,遇到事情就怨天尤人。我们对比一下,我们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原文」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鹏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解义」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第一个重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章有三个要点。第一个重点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这个字,就是“觉”也。学跟习是两个概念,学有一种知识上的理解,习有一种实际上的生活中的练习。学是知,习就是行,没有行这个知识的空洞的,但是有去行的话那就道理会入心,听闻道理透过耳目,听跟闻,见跟闻,要助于心、不要耳朵进去。在时间当中我们去累积经验,我们对道理有个内化,所以习,就是练习,复习,常常这样实践的话,我们所学就会非常的扎实,如果你只是知,但是不透,会非常的朦胧,透过习,就可以让道理感受到非常愉悦,比如我们做一个菜,如果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经验不足,但是对于老练的人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但是年轻人不是说做不好,只要自己做,也会做出来,也会一道一道做出来,你做出来就会有一种感悟,做过一百遍就是差不多是专家了,但是如果不做,你只是看那个老练的人做,你看别人做,和自己做,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事情都要一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经验,我们在过程中领悟到的我好想会了,我好像懂了,那种愉悦的感觉。

    第二个重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的到来,感觉很开心,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你很久没有人来访,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朋友,特别是国外来的朋友,我们很期待,有一种迎接大贵宾的期待,因为他很难来,因为他很看重才来,我们被人家重视,这么远都愿意过来,我们感觉到很荣幸,然后特别是我们有一份感情,那种喜悦快乐的感觉,“悦”是一种内在,“乐”有一种洋溢出来的,那种外显的。

    第三个重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的人怀才不遇,会觉得我自己有这么通天的本领居然没有识才的伯乐,我这匹千里马在这边受委屈了,闷闷不乐,怀才不遇是很多人会闷闷不乐,如果别人虽然不识你的才,但是你也不会觉得受委屈,你也不会觉得很难过,“愠”就是愠怒,有一点不高兴,人不知,有很多情况,有时候你有才华,别人不认识你的才华,另外还有一种,叫被误解,你做了很多,很多人误解了,也是人不知,一般人会觉得受了委屈,但是如果能够处在这个情况,还能够淡然处之,这就是君子风范。这一章呢,孔子讲的是很接地气的道理。

    深入一下:学就是觉,你本来不知道的,你听老师讲了,从未知到知的过程,习就是不断练习,在实践过程中去练习,比如母鸟反复的教导小鸟才能够起飞。“时习”就是时时刻刻的练习,念兹在兹,很用心,很认真,这样才能够学得会,学会以后有愉悦的感觉,学习有心得以后,在佛家叫做,法悦,就是明白了,喜悦在心里不再表面上我们常说法喜充满,所以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你在成长,快乐学习成长。有朋自远方来,同修为朋,同志为友。同修从远方来跟你研究道理,道行出去,你会不孤单,独学之乐就不如同修之乐,古人有的为了学习,寻师访道,那一份求知的真切那种认真学习,访学的态度是令人赞叹的,永嘉大师,正道歌,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未参禅,至从认得潮汐路,了知生死不相干。人家不知道你,“道”弘扬不出去,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古代有人来传法,比如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别人也不认识他别人也不理解他,西天来的刁僧,胡说八道,他也没有不高兴,他也没有计较前辈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的时候被误解,被诽谤,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臣在绝粮,他走过的路,当时很多人不认同他,就会用扫把扫过,为什么?因为感觉到他很衰,觉得他是一个倒霉的人,让我们不要被他的倒霉气影响到,他家思考一下,一个大德的圣人,经历这样的侮辱,他并没有不高兴,悠然自得,那时候七天没有饭吃,子路问:“一个圣人也会也有这样落难的时候吗?遇到这种穷困潦倒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个君子在这样穷困的时,依然能够固守住他的愿戒,那么一个不修不练的人的小人在这样的困难的环境中就开始随波逐流,就放弃原则了这样更显出君子是何等风范,“愠”就是心中有怨言,有时候被误解,背黑锅都属于人不知,你能够不介意,心胸豁达,所以是是非非不必辩,常常短短何须谈,千不怨来万不怨自怨才德兩薄寒。

    以上为云水先生讲论语截取录音文字

    体会:很多时候很多朋友,我们细细想想,为什么我们看了这么多书,上了那么多的课程,交费的不交费的,参加企业家学习,亲子关系学习,夫妻关系学习,工作生活仿佛没有得到改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注意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就像有一本书中《刻意练习》所说的那样,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人人都可以磨练的技巧。日常的生活与工作都是我们实践知识的最佳场所,要把知识通过应用而内化,这才会成为自己的本领,从而改善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我们是否真的足够重视他人的力量、如何面对变化?朋友在我们的心中代表着什么呢?这里我通过听前辈的音频理解到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志同道合,现实社会中是,有利益就是朋友,没有利益就不是朋友?我们聊的就是利益的事情,但是真正和你聊心性的是不是变得非常的稀有?有一本书叫《他人的力量》作为参考,不要单打独斗,也不要认为“事情只有自己做才放心”,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工作效能的最优化。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变化会让我们措手不及,觉得很多事情都“白干了”。这时我们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心里会轻松很多,拥抱变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会一直进步。

    人生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痛苦。“学而时习之”强调自修,要不断练习加上终身成长的思维”;“有朋自远方来”强调有志向的同修一起共修,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透过现象看到他人的言行举止看到本质;而“人不知而不愠”,就是修行修心的结果,达到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平常心的境界。这时,很多曾经的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了。

    对于自己来说,有以下三个点。

    第一、过去我如何理解?

    三句当中对于“人不知而不愠”有特别的感受,以前我创业的时候,有几个兄弟和我一起创业,如今虽然都是天涯海角,各奔东西,但是那两年的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一种思维。我当时觉得不是说好了要一起创业,但是为何人人都会想着自己的发展?也许我也没有看到自己本身的德行根本没有跟上,自己的内在升华也并不够。

    后来创业做管理,团队的人也不听从自己的表达,对于践行力也是相当的不够,那个时候我内心只会去看到她人的行为,并没有反省到自己行为是如何?我没有觉察到我的说话模式,也没有觉察到自己的管理模式是不是出了问题?这些都是相当的没有觉察。所以导致生意经营的惨淡,可是我浑然不知。

    我当时理解的思想是什么?每天只要能够挣钱就可以了,不需要去学什么,第一我经常告诉我自己我没有时间,如果经营缺了我那肯定是不行的,再其次就是学这些七七八八的根本跟我盈利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怎么可能去学习圣贤文化呢?

    第二、我起初的理解

    2015年年底我接触到一场学习,至今还令我记忆尤深,学习的课程名字就不说了,我头一天到那里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就是赤裸裸的传销啊,我就是这样睡了3天,但是虽然睡了几天,可是有几个问题在我回来以后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你这辈子你到底要什么?”你和这个世界其他人的关系是什么?你的情绪是来自于哪里?等等之类的问题。

    就这样,这应该我接触传统文化之前的铺垫。

    学习这个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理解都不一样,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对于学习没有上路的同学来说,那可能就是痛苦的,所以从小到大。但是对于一个已经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可以超越自己,然后也发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时候,那意义和动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自己的亲妹妹,现在才16岁,在读高二,有一次我问她,我说你为什么对学习如此的感兴趣呢?她说,因为我感觉到我不能比以前差,我要超越以前,我虽然感觉有压力,但是我的动力比压力足。也就是说越努越上瘾,越是奋斗越是兴奋。我妹妹对于学习她的行为是如此。

    那么。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是学,习前面还加一个“时”,再是不亦悦乎,这里也真的是太巧妙了。我对于那个接触初期的当下是简单理解成,你要学,你要练习,你要经常练习所以你就快乐。

    所以说,少了一个环节,就是思考。

    第三、我现在的理解

    学和习是两个概念,也是两码事,这里我注意到不是学和习,而是学而时习。“学习”与“学而时习”这也完全不一样,云水先生说,你要认认真真,念兹在兹,就是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一个点,扎根下去。不是今天这里做一下,明天那里做一下。这就不是时习了,“时”我个人理解是时时刻刻,每一个念头,在那个专注的当下,去练习,练习什么?练习提升心性,比如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升心性吗?当然可以,因为事业的创造,和工作的意义就是可以提升你的心性的。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带着这份觉知去践行,那就不一定。

    比如每一次我去到讲堂,我们去之前要准备什么?要先买水果,买水果要提前上午去,为何?水果不能够放得太久,太久了就不新鲜了,可是去买,我们也要看费用,不能够太贵,也不能够太便宜了,适中即可。 煮饭菜的无畏师要从早上开始就要准备饭菜,还要提前准备卫生,等等一切的事情是不是都可以提升我们?那么,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也是一样的,同样的可以提升。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有什么心念去这样的事情。

    1、时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实习阶段,就是我们开始懂一点点道理,我们也在尝试的去做,可是还做不太好。这是初期阶段。有一个重点是,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做,不担心自己做不好,而是持续做下去。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在做的同时加上思考,时时刻刻保持一份正确的思考框架。第三个阶段是我们已经会了,但是我们依旧保持谦虚的态度,依旧不是觉得好像自己熟悉了就可以懈怠。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保持下去。

    2、不亦说乎。

    快乐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美好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从内心发出的愉悦和外在快乐是有分别的,我相信孔子在这里所讲的是,学道的快乐,学道的愉悦,而不是东扯西扯,胡乱说话,或者一冲刺激性的快乐和愉悦。是你的观念把学习这个事情,对世界有意义的创造的本身当成了一种快乐,这就是学习的本质。而不是痛苦。就像开车,车的本质是载人,而不是多少钱。车本质是可以载人去到目的地,而不是他的座位有多么好坐或者多么的豪华。这都不是本质。所以我认为,学而时习之的本质就是快乐,愉悦。不然我们怎么可能会有持续,持之以恒的动力。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有很多,谈道修学的在当今社会不为多数。我的理解是,不是只要是个朋友你就要去接待,要去沟通,而是需求是什么?你把你的朋友的精力放在哪里?能否有“志同道合”的真的特别的重要。

    有一种关系,是你不可以决定的,比如你在这个学校读书。你认识的同学。你参加工作以后你的同事,你做生意了,开了个店铺。这些因缘都是随之而来。

    还有一种关系,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就是你愿意走什么样的路,你是否愿意和一起学习一个方向的人在一起。你愿意不愿意靠近那些对你生命起着真正影响正知正念的人。

    当然,还有一种理解是,我们要懂得和朋友相处。虚心地请教他人的长处,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在外面显得什么都懂,那么他人也会常常微笑带过。因为从我们的言行举止当中就透露出来,我们不懂得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平等交流。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经,我做了一件事情,不被长者理解,误会,我就会很生气。我说了某一些话,不被众人理解,我也会很生气。我当兵的时候经常被领导误解,我同样会很生气。我以为我是对的时候,他人表情勉强接受的时候,其实我很生气,是因为我感觉别人不是真的能够听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等等不一一举例。孔老先师告诉我们,你要做君子,你要成为“大人”你就要知道,你内心不会被外界所影响的目的和信念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被别人影响?我们为什么很容易生气,追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智慧不够。慈悲之心不够,我们没有办法用现有的智慧去处理我们已经要面对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办法去了解到别人和自己的内心状态是什么。所以告诫自己,我们不要带着愚痴的心上路前行,而是要带着智慧和慈悲之心向前。

    这次更新隔了4天左右,因为中秋节快到了。手里的事情还算是比较多,但是也要一样一样,一步步慢慢做圆满,所以更新没有那么快,谢谢理解。谢谢包容。

    最后愿大家一切吉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iq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