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0教育大类理2 姓名:杨小英
家,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记忆着许多生活中的点滴。自古以来,乡愁是文人创作必不可少的题材之一。正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在《杂诗》中写道:“来日窗前,寒梅著花未。”无论我们走的多远,家都是我们内心牵挂和思念的地方。
有家人的地方便是家。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家的形式千千万万种,不论是什么样的排列组合,因为有爱,我们成了一家人。”大家知道,这部剧讲述了三个被原生家庭不同程度伤害过的孩子由两个爸爸抚养组成了无血缘新家庭的故事,他们三兄妹在成长过程中相互帮助,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在家里,我们享受了父母给予的一切。当我们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一直是亲人们不断的陪伴和鼓励。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更是把父亲买橘子的细节写的淋漓尽致。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智能手机无处不在。当智能手机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令我们的生活少了许多沟通。也许当我们没有生活费时才会给家里面打个电话,当自己把想说的内容说完了也没来得及回应家里人的问候就匆匆挂断了电话。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但我们却只有需要生活费是才想起他们,这是否不合乎常理。尽管一个电话也能联系家人,但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家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从出生时起,就在温馨的摇篮里。我们成长的酸甜苦辣,回忆也都在家里。当我们感到疲惫,感到难过时,回家看看就能缓解疲惫与情绪,在我们成长的地方,带给我们许多欢乐与回忆。
家是我们寄托的向往。也许有许多生不由己,也许是为了看更广的世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远离故乡,在外奔波。尽管走了许多的路,但在脑海里一直有一条再熟悉不过的道路,那便是回家的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家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走了再远的路,也不如回家的路走的舒坦。
小时候听不懂常回家看看这个首歌,长大后,听懂了,却也很少能够回家看看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也要记得回家的路,记得常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