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范雨素走红网络:来自草根的生命力量

范雨素走红网络:来自草根的生命力量

作者: 周弦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17:09 被阅读0次
    人民日报官微评价范雨素:用文学对抗存在的荒芜

    范雨素红了。

    范雨素是谁?

    4月24日,伴随着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刷屏,人们开始拿起放大镜窥视这个44岁北漂育儿嫂丰盈的内心世界。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她为自己的人生定下如是的基调。贫病交加的农村家庭小女儿,12岁做乡村小学民办老师,20岁到北京漂泊看大世界,结婚、生女、被家暴、逃离、失婚

    ……

    这个苦命女子笔下记述的故事,是对艰难生活的强韧抗争,用真实捶打着人心却无一丝哀婉,普罗大众从字里行间能捕捉到自己的影子,平凡,艰辛,日复一日,从疲惫的生活中淬炼希望。

    范雨素的文字,是对抗苦难的力量,是来自草根的山呼海啸。


    范雨素在皮村工人小组课上朗诵

    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入城市,也面临着一种新的尴尬:不属于城市,也回不去农村。

    从农村医疗到农村征地补偿、从农民工子女教育到农村留守儿童,围绕农村农民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没有当权者愿意想这些,没有人愿意想灵魂。神州大地的每个旮旮旯旯都是这样,都认命了”,范雨素在文章里这样写道。而这句话也引起了众多底层普通百姓的认同,开始在社交媒体被网民频繁引用。

    范雨素把三代人的生命故事浓缩进一篇文章,“小人物”和“大时代”强烈对比,被命运洪流裹挟犹自不懈奋斗,每个漂泊在外为未来打拼的草根都有强烈的代入感,折射出时代变迁之下草根百姓的博大情怀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范雨素的文字是她的心灵栖息地。而在新媒体时代,她的文字就是对底层劳动者生活的朴素描绘,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心声,审视自己的灵魂。

    范雨素的走红,再一次展现了草根百姓的蓬勃生命张力。


    工人文化活动中心

    范雨素红了,“打工文学”进入大众的视野,她在北京皮村参加文学小组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人之家也获得了关注。在她之前,两位赤膊的农民工弹着吉他翻唱《春天里》的视频将“旭日阳刚”组合送上春晚舞台,“大衣哥”、“草帽姐”、王二妮等一批来自黄土地的普通草根凭借选秀节目频频亮相各大电视台……

    不可否认,高手在民间,而对生命的透彻领悟和蓬勃张力也深深的植根于民间。在信仰松动的年代,范雨素等草根的不断走红展现了坚持的力量和坚韧的可贵,他们让我们相信生命应当有激情、勇气和活力,再渺小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精神花园,这种对生命热腾腾、泼辣辣的热爱,足以支撑人们穿越生命的沙尘暴到达绿洲。

    草根也有精神饥渴,也需要人文关怀。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中国提前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劳动力不再廉价,而底层劳动者获得的安全感依旧稀薄。尤其是作为城市边缘人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漂泊无依,焦虑彷徨,为生存而忧心,他们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喊麦文化的悄然爆发正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不应当仅仅是生存条件,还应当有生活质量和未来与希望。当我们关心诗和远方,当他们服务于我们的衣食住行,谁来关心他们的诗和远方。

    王尔德说,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劳累筋骨、艰辛求生的普通人也需要人文关怀,在一地鸡毛之余从精神世界里获取支撑、宣泄和尊严,我们的身边应该有更多的传奇扫地老太,卖鱼妇人,乡野老者……我们能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出发并且走得很远很远,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以“打工者之家”、“打工者文化大院”等形式纷纷落地生根,而政府,在这一方面需要做的努力恐怕就更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雨素走红网络:来自草根的生命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k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