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五十州著《一个民族的远航》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群体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彪炳史册,有近代教育家容闳、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定远舰作战参谋吴应科、扬武号枪炮官黄季良……
回首近代史,留学生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引领者。以容闳为代表的留学幼童是这支浩浩荡荡大军的排头兵。留学幼童在留学期间品学兼优、 赤胆忠诚,与所在国百姓和睦相处,潜心学习西方文化;回国后,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不受执政者所重视,但仍然殚精竭虑、为国为民,争相以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社会使命。
留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精英的主要发源地;留学生文化,是鸦片战争以来精英文化的重要源泉;留学生的思想起伏与理想追求,展现了百年以来精英与精英文化的心路历程与发展轨迹。晚清留学生尽管学富五车,但无力进入管理(统治)阶层,总是孤独地前行。究其原因,一方面留学幼童多为平民子弟,出国留学不过是为了归国后博个好前程;另一方面幼童留学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强调的是学习科学技术,而非精神文明。
在近代西方经济扩张、军事侵略与宗教文化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深刻变革,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越是苦难深重,越要救亡图存。近代社会各阶层纷纷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与措施,其中通过留学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便是有益的尝试之一。
提及近代留学的渊源,略通文史的现代读者首推曾国藩、李鸿章。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固然是因为有曾国藩、李鸿章所主张的洋务运动背景,但实际运作者却另有人在,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功不可没。学术界认为,如无容闳,虽不能断定中国无留学生,即使有也不会这么早,也不会在百年之后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效应。
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的发达与东方的衰败,中国由历史舞台的中央逐渐滑向边缘,在与世界强国交往中必将面临朝不保夕、江河日下的局面。来自于弱国,在一个异质的文化环境中,留学幼童的思维与心理无时无刻不接受着艰难的考验——要么被西方文化同化,要么保留东方文化的影响,二者的冲突与对立使早期留学幼童有了独特的人文体验。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民族开始了它的远肮,向着远方进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