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分享老师:大雨老师(抖音:UX思维)和海哥(抖音:海哥开聊)。
1.交互只是画线框图?
线框图只是交互的一个可以看得到的产出而已。背后需要更多的工作:与PM沟通需求,寻找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需求在产品页面中如何呈现,页面之间的逻辑,不同场景情况下的处理等。
2,如何与产品沟通,提出自己的idea?
先说这么做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目标。可以推进什么,方案可以导致什么效果,站在产品的角度阐述。
3,B端和C端的设计差别?
交互设计流程一致。B端效率优先,功能垂直,用户快速准确的完成任务;C端用户是随意浏览的,使用过程是在寻找更好的方案。C端关注用户主要的痛点,针对某个优先级更高的功能优化;B端需要关注到大部分的人群,有很多冗余功能。B端和C端面对的人群不同,功能形态不同。
4.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需求的改动怎么办?
按照各个进程的节点严格执行。交互文档明确记录各方的责任人和时间周期,谁提出了变更,修改,导致了delay,谁来负责。
上线后的修改是正常的,交互和产品一起评估出现的问题,各自认领自己的问题。
5.心理学对交互的影响
在做用户访谈时,抓得准,能挖掘出更多潜在的东西,逻辑思维能力强。
6.用户体验地图和可用性测试的使用
适用于复杂庞大的项目。痛点多,模块多,于是用用户体验地图,在一张表上,列出心情的高低起伏,方便汇报。
可用性测试,交互完成后心里没底,找7-8个用户操作,观察记录在操作过程中不自然的表情、动作,完了深入的提问。
用户体验地图和可用性测试都是记录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用户体验设计前的分析,可用性测试时设计完成后的分析。
7.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
金字塔原理:先把问题分类,再层层分解,分析,对应的方案,然后找出最优方案。交互过程中,遇到问题先分析。
8.作品集如何凸显优势。STAR法则
背景(为啥做,面临啥困难);
目标(解决的方向,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成目标);
行动(研究、执行);
结果(评估体系,数据评估的能力,行为数据,埋点数据,证明做的事儿是对的。问卷态度,NPS)。
面试时,a)外在第一印象,言谈举止习惯等;b)内在讲述项目的思维,语言功底,储备;c)随机应变能力,能不能跟上面试官节奏。收尾
9.从哪些角度分析数据来支撑设计
找到数据,对比(相同渠道的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对比)
10.对交互方案的评审。
a)首先看目标的实现与否。了解产品需求,达成产品提的目标。
b)进一步知道产品的目标为什么这样制定,有没其他的目标可以辅助解决问题。GSM模型,用户的行为表现,埋点数据看用户的行为,证明目标达成。
11.如何埋点?
把需求提给PM,埋点文档,给PM,给开发。关注哪些行为数据埋点的文档。
12,交互人员日常能力评估
70%项目的执行能力;20%个人影响力,知识分享;10%带给团队价值,带给公司的价值。
13.面试官问怎么保证设计策略是对的?
那么,目标是有的,设计策略对不对。
a)推导逻辑,从多方面考虑,分析拆解是全面的
b)执行手段是否正确
c)所有的设计方案是否有正确的验证方式
最后记住了一个金句:工作,就是做人和做事儿。讨生活。谁也犯不着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