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bde9198541dd64fa.jpg)
如果有人问我:“语文的真谛是什么?”我一定会大言不惭地告诉你:“最美,莫过于左右之间。”
一、阅读在左,写作在右
我左手拿着书,右手握着笔,这种造型是“阅读在左,写作在右”的缩影。
阅读是写作前的观光台,写作是阅读后的练兵场。课本上的文章大到一篇小说,小到一首古诗,或满眼笑容,或一心泪水地向我走来。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不会望而却步。我必须以礼相待。写作是我要派上用场的温柔的武功。
或者说,如果不去拜读,我就对不起十分敞亮的眼晴。如果不去创作,我就对不起晶莹剔透的心灵。虽然课本上的文字都是黑面孔,但是在悦读的时候,我分明不会有两眼一抹黑的感觉。我知道,文字的脸颊也是绯红的。在文字间流淌着的思想,也有新鲜的血液。我相信,以笔为话筒张扬岀来的心声,肯定能够散发出真情实感的光芒。它们也懂得人间烟火。可爱是我们用语言勾勒出来的思想的脸庞。
二、生活在左,创作在右
我左手拿着饭,右手握着笔,这种造型是“生活在左,创作在右”的缩影。
如果生活节奏放慢,我们就可以潜心于日记的写作。千万别忘了,今天的太阳的表情,肯定和昨天有所不同。过日子永远不会等同于复制、粘贴,在文字中生活又怎么能够照抄照搬呢?像月色一样去琢磨它,即使面对风雨,我们的笔墨也总能打开明亮的天窗,见到精气神十足的彩虹。
倘若生活节奏加快,那么就请你跑步进入骑兵营吧!我们仍可忙里偷闲,给心情放个假,致力于周记的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双休日似乎最有发言权,床头灯最能派上用场。有人说,在文字里散步,我们可以疏散一些坏心情。假如周记也无暇顾及,写月记总可以吗?一年写十二篇像样的作文,应该不是什么难以企及的课题。
三、回顾在左,感悟在右
回顾是昨天栽下的树,感悟就是今天盛开的花,虽说分列左右,却有数量之美和质量之魅。
众所周知,酒是陈的香。在文化领域,回忆性散文和美酒一样醇香。笔杆子在稿纸上赶路,有时也要学会使出一招绝杀的“回马枪”。这支回马枪像是一位出色的酿酒师,它不仅能够摇曳作者的心旌,还能够陶醉读者的目光。目光里那一行行文字,有的是瀑布的呐喊,有的是喷泉的倾诉。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在建树自己,亦是在警醒他人。这彰显的不正是旧事重提的艺术风范吗?
有道是:“要想甜,加点盐。”回忆往昔,我们饕餮到的不是精神的大餐,也必定会是文化的小炒。感悟通常会放在文章的结尾,从而起到开宗明义、画龙点睛的效果。这堪称一座善于写作的丰碑,注定会在天下文人信仰的字典里巍然耸立。
四、原创在左,修改在右
如果说原创是精神工厂,写作就是文化车间。虽是分列左右,二者却有包容之心和笑纳之德。
每一篇原创作文其实都是半成品,可以勉强贴上“合格”的标签,或者拿到半张被发表的入场券。只有把它拿到修改的车间里,去进行“精雕细琢”一番,才能够把“优秀”二字烙印在高山般的作品的脊背上。所以说,原创是一种伟大的智慧,修改则是一种高尚的关怀。
有些同学在写作的数量上走出的里程并不算短,可是在写作的质量上崛起的海拔并不很高。究其原因,是他(或她)还没有学会在一篇文章上反复折腾的缘故。这折腾,注入的是文字的血液,掀起的是语言的浪花。
……
于左右之间,于读写之间,在山水之间,在天地之间,我们的本心领悟着语文的真谛,或许语文的真谛也在领悟着我们的本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b6af1fa4ebb92c0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