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为金融学(一)——理性人假说

行为金融学(一)——理性人假说

作者: 骏少的宅院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7:25 被阅读23次

决定从本次开始,今后半年时间的作业都写金融学的内容,直到6月底。

而这半年中,一半左右的时间,也就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计划用于学习行为金融学(BF)。

为什么着重于行为金融学呢?基于以下原因。

1、BF是CFA三级中的重点内容,学好了能帮助考试;

2、BF着重于实务,能指导今后的投资实践;

本次第一篇,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根本分歧:“理性人假说”开始。


念书的时候,学习《经济学原理》,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理性人假说,具体表述如下:

  • 1、人都是风险厌恶的;
  • 2、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 3、每个人都能获得所有的信息,并在这些完全的信息上作出理性的决策。

传统经济学,基本就是在理性人假说的前提下搭建起来,包括供求平衡、帕累托最优等理论,都是如此。

但行为金融学认为,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理性人。

  • 1、人们总是在有收益的时候风险厌恶,而在亏损的时候却往往杀红了眼,追求高风险,想要赌一把翻本;
  • 2、人们无法平衡短期效用和长期效用,有些选择效用大但是需要等待长期,效用小但是能够短期见效,人们往往会选择短期的效用小的;
  • 3、现实中的人们,信息的获取是有多少、先后之分的,这些信息的不对称,也构成了价格波动的要素。

行为金融学从根本上,研究的是与“人”相关的社会运行的规律。而人的实际操作,往往受到交易当时情景下的心理状态影响。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有规律的,战胜市场是可能的,而战胜市场从根本上说,就是战胜你的对手,或者说,和你开对手盘的那个人。

金融交易说到底,是要胜过对面的那个人。


以上是学习的内容,在我看来,虽然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在学术的根基上有本质的区别,但具体到某个人,其实很难说谁是彻底的传统金融学代表,谁是彻底的行为金融学代表。

讲授传统金融学的教授,其实是承认行为金融学的有效性,承认”人“的非理性行为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而讲授行为金融学的教授,同样也承认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价值,在包括组建量化模型时,往往也会用到传统金融学的一些模型。二者相辅相成。

对我本人来说,需要更深刻地去认识自己在做每个交易策略时的心理动作,总结、反思,希望今年的学习卓有成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为金融学(一)——理性人假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u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