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第一封与儿书

2019第一封与儿书

作者: 马唐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3:21 被阅读65次
作者:李克

2019第一封与儿书:

吹面不寒风已软,又是一年春来到。

梁漱溟: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提正确的问题,答案就在问题的背面。

想法,人人都是有,但又等于没有。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它。

有想法,还得有办法。

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

以下分八个层面来说明:

第一层: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

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

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

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

他就能自成一派。

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

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

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

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

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

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

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

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

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的方法,不然多读书也没用处。

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

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

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

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

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以简御繁。

把一本书读薄。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

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

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

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

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

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

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

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

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

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真经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第六层: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

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

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七层: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

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第八层: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从来没有体会过。

学问或另有一解,学着问。

要知道问题即答案,一念生则万念生。

另,开了头,下来关键是要有能耐,如果在技艺层次都耐不住寂寞不能下功夫,能力从何谈起?

说再多也是口头禅。

以上。

相关文章

  • 2019第一封与儿书

    作者:李克 2019第一封与儿书: 吹面不寒风已软,又是一年春来到。 梁漱溟: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

  • 与儿书(第一封)

    与儿书(第一封) 我的儿: 在你降临这个人世间一个月之际,我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给你和自己一个纪念——写日志,不仅仅是...

  • 胆小与勇气——与儿书(第二封)

    我的儿: 随着这40多天的陪伴,我发现你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是性子却很胆小,你奶奶带你到对面去串门的时候,经过的一辆...

  •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二

    2019年6月29日,午。 这是曾氏家书里的第一封家信,标题为道光二十年二月九日与父母亲书,即公元1840...

  • 与儿书

    Swithun: 这是一封来得太迟的信。距你来到我和你妈妈身边已经六百日有余,我本该早些提笔给你写这封信的。 此刻...

  • 与儿书

    就在昨日,你匆匆收拾好行囊,又踏上漫漫求学之路。临行前,你来卧室看了病中的母亲一眼,仔细叮嘱一番,满眼不舍地走了。...

  • 与儿书

    有了孩子以后,有时候会更有一些提笔的动力,之前坚持过一段时间,写与儿书。有些是密语聊天似的,有些是记录一些事情,我...

  • 与儿书

    孩子: 今天把你的户口迁移关系快递走了,从这一刻起,我的儿子自立门户了,真正长大了。 从你开始找工作的那天起,爸妈...

  • 与儿书

    臭闺女儿,从你点滴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我们的宝贝闺女儿每天充实且辛忙,在悄咪咪的成长进步。你一定有很多很大的变化,...

  • 与儿书

    (声明:本文转自某学生家长。家长会前,该学生妈妈应年级要求,写下了这篇《孩子, 我想对你说》。) 吾儿初度之日,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第一封与儿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ul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