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周国平的随感集。《生如夏花》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诗集。两位东方的哲学家思想在这两本书里有惊人的碰撞,引人深思。
周国平说"人有两种冲动,一种是审美的冲动,陶醉于当下瞬时的独特感受。一种是形而上的冲动,渴望永恒。每一个大哲学家、大艺术家的伟大就在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沟通这两种冲动。"他所说的这两种冲动,我们可以在泰戈尔的诗中找到"您的阳光对着我心头的冬天微笑,从来不怀疑它的春天的花朵""你那一刻的随意馈赠,宛如秋夜的流星,在我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周国平会辩证分析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心灵中总是会出现自己的形象。我们看见自己在某个情境中做某件事。可是,我们真实的眼睛是看不见自己的形象的。那看见自己的形象的眼睛早已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泰戈尔恰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我做云,你做月亮,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周国平始终在探讨人生中许多困惑,如时间的流逝"瞬时和永恒,都是非时间的,超时间的。时间存在于两者的关系之中。"少年人前面的光阴和老年人背后的光阴长度大致相同。但是,少年人往往觉得前面有无限的’光阴,老年人都觉得背后的光阴十分有限。""科学上的还原是把瞬时平均化,哲学上的还原是把瞬时永恒化。"泰戈尔这里说"光是年轻的,却是古老的,影子是瞬息的,却生来就老了。""离你越近的时候,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到外面到处流浪,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周国平说"超越一词用得愈来愈滥了。其实,按其本义,超越是指摆脱人类的根本局限性,达于永恒和绝对。可见,只有在宗教和艺术的幻想中,才可认真谈超越。在现实中,只能谈超脱,即彻悟人类的根本局限性,对暂时和相对的人生遭际保持心理距离。"泰戈尔的诗如此相似的话"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这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超然。""我的歌坐在你的瞳仁里,将你的视线带入万物的心里;我的歌声,虽因死而沉寂,但是我的诗歌,仍将从你活着的心里流出来""只有经历过地域般的磨砾,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无论瞬间还是永恒,在他们的笔下都充满对生命不息的探求与挚爱,愿我们都能在即使历经生命的沧桑后依然能有一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97950/f3a4a17f9d5113da.jpg)
2018.11.28晚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