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人知礼、守礼,礼是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虽然现代社会中不再提倡像古人那样遵守礼数,规范言行,但是礼貌却依旧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法则之一。一句简单的“请”“谢谢”“辛苦了”不仅是在表现一个人的礼貌和教养,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我们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被以礼相待。相反,一个目中无人,满口脏话,眼中尽是鄙夷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其实一切都源于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最近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过程不再过多赘述,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一篇缺乏逻辑,毫无章法的论文以外,就是学生的“没礼貌”。不知道她对待任课老师是什么样,工作实习时对待同事和上级又是什么样,但是作为她的论文指导老师,我深感其缺乏礼貌。从我指导论文开始,至今为止我们都没有见过面,平时联系不是QQ就是邮件。虽然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可就其用词就可见一斑。平时用语从来没有称呼老师过“您”全部都是“你”,指出问题之后不是虚心改正,而是想尽各种理由推脱,狡辩,然后“理直气壮”告诉我水平有限,无能为力。每次发论文,邮件里除了一个附件,没有只字片语,更不用说称谓敬语。本以为只有我遇到了各例,结果跟其他老师交流下来发现,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反倒是那种懂礼貌的学生是凤毛麟角。这些都让人不禁感叹,现在学生到底怎么了?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让我们的年轻一代离“礼貌”越来越远?
图片来自网络礼貌在于细节
读大学的时候,老师郑重地说过给别人发邮件时一定不能只有附件,要写自己的姓名、来信的目的、署名。这是最起码的礼貌,虽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一直铭记于心,所以之后无论是朋友间的,还是工作中的都一定会写几句话,告知情况。其实一句简单的情况介绍,或是“感谢查阅”不会花多长时间,却能令阅读者心里稍感舒适,至少不觉得你没有礼貌的人。
从前做面试培训时,总会花半天的时间来讲面试礼仪,包括站姿、坐姿、走姿、等等,甚至是敲门的声音和节奏、如何挪凳子这样的细节都会反复练习多次。很多同学都会疑惑,这样的小事何必如此纠结。到了模拟考试,他们轮流做考官时才会明白,原来一次不经意的抖腿,一个略带轻视的眼神,一个敷衍的鞠躬都会尽收考官眼底,而这些细节流露出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打分。其实,礼貌很多时候体现在细节当中,而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
礼貌在于行为
礼貌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之中,一声问好,一个微笑,一次点头,都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涵养。而往往就是这种小动作,容易被忽视。
课间休息,走在路上,偶尔遇到自己教的学生假装视而不见,快速从身边走过。开车时,斑马线前停下等待行人通过时,偶尔会被后来的车按喇叭催着快点儿走。去公园玩儿。偶尔也会看到有些游客随地丢垃圾,而垃圾桶只在几米开外,或者站在禁止吸烟的标志下吞云吐雾。总会有这样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行为,可是我们不能指责他人,唯能当其是一面镜子,告诉自己不可以这样,慢慢的心里就会有了一把尺子,什么事是会让别人不舒服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另他人尴尬。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如果每个人心里都能有这样一把尺子,来端正自己的行为,也许人际关系可以更加和谐友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