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子莫若友

“爱”子莫若友

作者: 飞常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6-15 15:49 被阅读0次

我遇到很多家长会问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却还是教育不好孩子?我和别的家长同样的教育甚至我付出更多,为什么偏偏我的孩子出问题?为什么我各方面都很优秀,高学历高水平高收益,可是我的孩子却问题百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01 你爱你的孩子吗?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或者你曾经是个孩子,回想一下你的爸妈爱你吗?

我想这个答案毋庸置疑。


image.png

那么,我们说懂孩子,可知道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在外面有怎样的困难、受过什么样的委屈,他在家里有怎样的感受,他在学习上有怎样的体会,他有喜欢的老师和男女同学吗?或者作为子女,父母知道我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知道我们内心的恐惧焦虑,知道我们的喜怒哀乐吗?

这些你是否依然可以毫不犹豫,都可以一一清楚作答呢?

虽然隔着屏幕,我也依然可以感觉到些许静默,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点点羞愧或疑惑。我们是不是羞愧——纵然全身心爱孩子,可是却连孩子最基本的情绪情感都未必了然?我们是不是疑惑——自己把全部心血、精力、财富、资源甚至事业前途都给了孩子,却貌似落花有意、流水无心?作为孩子,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埋怨过,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还要管控自己?

都说天底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有不会爱孩子的父母。

02 愛?

或许,“爱”字的发展历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image.png

繁体字“愛”向我们诉说了古人对爱的理解。“愛”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反手这四部分组成,是内里爱心涌动,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我要给你我的最好,我要给你我的全部,我要给你遮风挡雨,我要把你紧紧拥抱在怀。于是,上面一只手罩着还不够,还要下面一只反手包抄,形成一个包裹之式。于是,我以为包裹好了,孩子应该安全了,这便是爱了。真是如此吗?

一个中学生曾经对我说:“老师,您知道吗,我最大的希望是妈妈可以爱我少一点;最大的梦想是,可以早日离开家,离开这个爱得令人窒息的家!”

我当时听了感慨莫名:他妈妈可谓非常爱他、爱这个家。为了更好照顾他和家庭,辞去了本来很有前途的工作,全职居家。从此,她的字典里不再有叱咤风云、业界精英,而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也不再与爱人花前月下、楚楚可人,而是为孩子披荆斩棘、遮风挡雨,她的眼里、心里、全世界里都是孩子的饮食起居、功课学业。孩子只要一说饿,吃的马上就到嘴边;只要一变天,马上就把衣服给孩子加上;孩子只要一翻开书本,家里立马就悄然无声……总之,妈妈不再是自己,而是孩子的头脑、孩子身体的感受器,孩子不需要想、不需要感受,只需要照着做就ok……

但有那么一天,孩子在妈妈让他加衣服的时候,忽然觉得天很热,不希望加衣服;在妈妈又在给喝鸡汤、吃红烧排骨的时候,忽然特别想念学校门口那个零食摊上的几毛钱的辣条;孩子说很累,不想学习,提出想休息一天的要求……可是都被妈妈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孩子心中隐隐有了失落,叛逆的种子悄然种下,一点点积蓄着力量,犹如火山底下不断涌动的火山熔浆,终于在某一天无法遏制地喷发而出、一泻千里,孩子几次自杀行动,才终于吓坏了妈妈......

03 爱!

image.png

反观简体的“爱“字,去掉了中间的“心”化作了一横,秃宝盖下面变成了“友“,我理解,当我们用“爪”(爫)也就是手掀开蒙在“心”上的遮挡物(冖),开始敞开心扉、真心实意用心和对方作“友”,这个时候便是爱。

前面提到的那个学生和家长后来通过咨询,掌握了亲子沟通的秘钥,他们开始学习交换想法,了解各自需求,互相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眼中有了对方,心中理解了对方。妈妈开始试着和孩子做朋友,以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严丝合缝的管理没有了,有的是朋友的适当距离、自由的呼吸空间和必要的温暖互助,他们之间反而再也没有出现以前那种水火不容的状态了。

image.png

这才是爱一个人的正确方向,向着朋、向着“友”的方向。

爱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纠缠互相伤害的共生的、包裹的令人窒息的予求,也不是奔流到海不复回、望断天涯无归人的不问收获只管耕耘的单方面的付出、我心我行,而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身远心近的体己之感,是高山流水伯牙遇子期的知遇之情,是你关心我却不关着我,你爱护我却不护着我,你get到我却不只给我

爱是冬天里的暖阳,是夏日的冰淇淋,是游泳呛水时第一时间伸过来的那双大手,是画画满面花猫却迎面而来的春风笑容,是对面那个对摔倒的你说“你可以自己站起来”的那个肯定的眼神,是在跑道两旁加油鼓劲的不绝于耳的拉拉助力,是恰如其分的信任、涵容、尊重、理解和支持,是温暖的双向流动,是互相 get到对方的点、对方的需求。

如此,“心”便和“友”化为一体,“心”便是“友”,“友”便收获到“心”了。通过做朋友,我们便也可能真正走向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的内心。这个时候的孩子便不再是孩子,而是我们长期合作的朋友了。

爱孩子, 就请先和他做朋友吧。有了这个交流沟通的平等的基础,亲子关系就有了弹性的空间和无限发展的可能——

相关文章

  • “爱”子莫若友

    我遇到很多家长会问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却还是教育不好孩子?我和别的家长同样的教育甚至我付出更多,为什么...

  • 墨路友谊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 今又翻到了木兰的手写信,...

  • 知己莫若友

    暂且不说什么生死之交,什么君子之交,什么泛泛之交,那些太广泛,太高深,而真到一如故之时,惺惺相惜之刻,你想...

  • 现代社会,靠感情维持的友谊还剩多少?

    蒲松龄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 知母莫若子

    中国有句古话,知子莫若母,意思是说最了解孩子的要数孩子他母亲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不是很完整,上半句知子莫若母,还应...

  • 知母莫若子

    2017年5月11日晚上9点多,小猪上完吉他课,我们俩走在回家的路上,过一只船和甘南路十字时,看见一个卖瓜的中年男...

  • 知母莫若子

    今天让儿子从照片中找出25年前的我,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很多亲人和多年的老友都找不对哦。他得意的说:“毫无疑问就是亲...

  • 你就是那一叶红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 在上海,深秋与初冬是很难感知的。无论你穿着什么,似乎总与这个销魂的...

  • 快意之事莫若友

    休暇逢嘉友,别后太匆匆。少时同窗谊,常在心海涌。未言人先醉,此情频率同。谁不慕知音,结交在始终。

  • open mind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我们带着各自的全世界彼此靠近,惺惺相惜,为着同一个目标竭力奔跑。 我们期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子莫若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vz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