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以你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时候。”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就像最顶尖的运动员到最后拼的就是天赋一样。
于是我们加大努力力度,争取能拼一拼天赋,这时又一盆冷水泼下来: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感动了自己而已。”
事实又确实如此,真让人绝望,真相是什么呢?
其实,出现“假努力”的原因是,我们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要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努力达到一年顶十年的效果呢?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解答,普通人照做都能成为高手。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他是“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
刻意练习其实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这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
01 明确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这就需要我们拆解大目标为小目标,并明确哪个目标才是急需提升的。
就像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你要提升的点也是最短的那块。
假如你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继续分解,你的问题是什么?不擅长收集素材、知识储备不够还是没有写作动力?
如果是都缺,先从最容易提升的部分入手。
目标一定要小,小到可以马上实行,如果不清楚要如何确定目标,可以找相关行业的专家咨询精进的路线。
目标就像皇帝打败蚩尤的指南车,帮你在混沌迷糊中确定前进的方向。
02 保持专注
进行刻意练习时,进入专注状态更能帮我们提升效率。
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努力,比更长时间只投入70%的努力效果更好。
有个教人打字的老师,发现大部分打字员仅仅通过专心,并强迫自己以更快的方式打字,就能将打字速度提升10%-20%。
但随着专注度滞后,打字速度又回到了停滞阶段的水平。
我在进行快速阅读时也是,当我定好20分钟的闹钟后,就能马上进入专注状态,速度也大大提升,过了20分钟后,分心的事就容易闯入大脑,效率也随之下降。
这时我就会停下来休息5分钟,跳跳绳,看看远方,再进行接下来的20分钟。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看专注多久,比如5-10分钟都可以,但一定要专注。
03 寻求反馈
刻意练习需要有及时正向的反馈,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
跟人学,找到一位好的导师或教练,是寻求反馈的最佳方式。
约翰·伍登是美国最传奇的大学篮球教练,他在执教洛杉矶熊队的27年里,获得了10次NCAA的冠军,总胜率高达81.3%。
他是怎么训练球员的呢?
两位心理学家曾对他的训练课做过全程观察。
统计记录显示,在2326条指令中,6.9%是表示不满,75%则是纯粹的信息:做什么动作、怎么做、不做什么。
他最常见的方式是三段论:
演示一遍正确动作,展示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优秀的教练知道学习一件事情的最佳次序,他会给你演示正确的行为、提供有效、及时的反馈,避免你“走弯路”。
如果没有教练怎么办?
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位万能的“教练”:互联网。
你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丰富的学习资料、学习工具(书籍、视频、录音、软件等),也能在特定领域的学习社群学习。
这时要多利用以下三个F,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04 走出舒适区
心理学把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刻意练习的原则之一,是要在学习区进行练习。
这个区域的知识、技能,你还没有完全掌握,多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或是知道了但还没有熟练运用成为“技能”。
你会感到有点“费力”,但稍加用心和坚持就可以Hold住,所有的进步都发生在这个区域。
反之,如果你学习的内容都很轻松,则是在舒适区,如果都感到无从下手,则进入了恐慌区。
如何来确定自己在哪个区呢?可以通过专业测评、学习攻略以及他人反馈来进行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区域也是在不断调整中,当你的练习内容在学习区越来越轻松时,之前的学习区可能已经成了舒适区,你需要寻找新的学习区。
不过这就是进步的过程,扩大舒适区,挤压恐慌区。
总结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进行刻意练习的四个方面, 每个方面缺一不可。
从新手到高手的进阶之路,不是低水平的重复,而是刻意的练习!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
参考书籍:《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美] 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