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家为何事---第三课

出家为何事---第三课

作者: 那粒尘埃 | 来源:发表于2021-06-17 15:25 被阅读0次

一、上课时间:2021年6月10日

二、上课内容:7-17页

三、内容梳理:

拎重点:

1、出家所谓何事?

断苦、断欲、断爱(修行的目的)

2、“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生命是缘于无明的执取识而生,要了脱生死,即要从色蕴开始下手,在佛理上可以厘清正见和真相,可以一下子能明白“哦,真的是这样子的”,但是在染爱执着的习性上,理空事不空,还是需要有次第的修行。即便是大成就者,也是脚踏实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五乘共法的重要性:五乘共法是解脱的基础 ,人的部分做不好,必然会有因因果果的牵扯力和后续力,那么想要修行更无从谈起。

4、思考:修行人的气质与原则  ?

          理解:修行人的气质与原则,气质的表相是体现在五乘共法,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行好事做好人上,是身语意三妙行的身心体现,而其内核是“先得法住”,依于正见、正思维的巩固且肯定的、坚定的植入到思维,才能如法的、自然的呈现出修行人的气质,其原则也必然渐渐回归到戒德之中。心中没有法义,其展现出来的必然是强忍或标准化套用的外相而已,背离了解脱修行的方向。

        而五乘共法与三乘共法相辅相成,三乘基于五乘,而五乘依于三乘。

四 、 应该如何修持?

        这一节课内容,强调了修行解脱的前提是必须先做好人,五乘共法是解脱的重要基础,那么也要反观自身,在这熏习一年多过程中,自己对于五乘共法的部分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带着觉照去看到自己身语意惯性的造作?是否能警醒、惭愧与忏悔,这些无明惯性的造作所带来因果后续力的障碍与影响?而能看到自身的是,更多时候是带着一种侥幸心理的自欺,掩耳盗铃般的乐受执取,接着又带着懊恼与惭愧进行自我批判,继而继续着轮回。

          不禁想到《不正思维不正问》里的一段话,正是自己的真实写照:“或许曾有多少次都说自己无所谓,或许曾经有多少回都说自己已放下。让一个人成熟的往往不是知识,二是人生的体验;令一个人坚定的往往不是岁月,而是生命的历练。没有反省的人生体验也不会给生命带来多少成熟,没有信念的人生历练也不会给意志带来多少坚定。有惭有愧且随时反省人生,才能有真正放下的可能。若是嘴上的放下而心中未曾松动过的放下,也必将在人生的角落里孤自的寂静中抚慰受伤的自尊。”

        走过这一段,需要去梳理的是,以为修行最快的路径是:快速的精进在多闻熏习的路上,以为对法义的掌握越来越多,那就是好的。然而,对于所谓的最基础的“知苦”是不够深刻的;对于生活中无常的深观训练是不够的;对于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最基本的五乘共法更没有如履薄冰的重视与对待。这些都是修行的根基,没有真正知苦的趋乐避免,是无法产生持续精进的动力;也无法在乐受来时,提起法义而沉溺在五蕴乐中;没有提起五乘共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视与敬畏,更无从谈起修行。故而,一路往回追溯,是需要回到起点上,重新脚踏实地。

        那么对于如何修持,在熏习到第四本书的当下,仅能从理论上,梳理一下自认为的修行次第(需要与善知识确认的地方):

1、修行目的的清晰(知苦、断苦、断欲、断爱)

2、对于法义的抉择

3、四预流支的次第

4、四不坏净的多闻熏习

5、五乘共法与三乘共法的同步前行(针对自身问题:对于五乘共法的重视与检视)

相关文章

  • 出家为何事---第三课

    一、上课时间:2021年6月10日 二、上课内容:7-17页 三、内容梳理: 拎重点: 1、出家所谓何事? 断苦、...

  • 和孩子一起玩手工

    2020年的春节,不用应酬、醒了吃、吃了睡,任何事不做,只要不出家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虽然奉旨...

  • 为她出家

    她,如此清秀,我眼里的西施。 她的手,纤细,如果不是出生在农人家,肯定能拨动琴音成为一个钢琴家。摸一下,我...

  • 出家为尼

    你说你会不会像李叔同那样,将来某一天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经历了丰富的经历,突然间,啪!顿悟了,告诉我和儿子,说你想出...

  • 何事为忧

    游子中秋思故乡, 心亦如秋,心亦如秋, 片片落叶竟添愁。 儿女怎知父母心, 何事为忧,何事为忧, 只道白霜泛满头。

  • 『心住非家』何故出家修习梵行?

    以下文章摘选自 太湖山人著《心住非家》系列法宝之《出家为何事.和合僧》。 时有外道出家名曰坍陀,...

  • (133)出家到底为了什么?

    1、出家不是为了父母。为父母不需要出家,父母已经信佛念佛,决定往生。 2、出家不是为了某个人。为某个人不值得出家。...

  • 第三课 老舍:宗月大师

    第三课 老舍: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1880-1939),姓刘,名寿绵,满族,是京城粤海刘家的独生子。宗月大师出家前...

  • 朋友欲出家为僧

    【己亥中秋,与友小聚,饮至深夜,皆大醉。其一友戏语彼欲入佛门,问其故,曰“苦之太甚,胡为乎不去?”众皆劝勉。】 生...

  • 2020-04-15

    今日复习第三课:富杠杠 ️第三课复习重点:多种事物同时出现时,找特征、找共性 ✏️作业:请为 领导力、创新力、学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家为何事---第三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yc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