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忽略这个问题。从小时候家长嘴中别人家的孩子到长大后无数人挤破头想要转进一个热门的专业,这些事情里都带有幸存者偏差的影子。那么幸存者偏差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里呢?
起源
幸存者偏差最早的正式提出应该是在美国的一起军事会议上,当时,人们统计发现参加战斗归来的飞机上有一些部位(像机翼)的中弹数特别多,而有些部位却几乎没有中弹(比如驾驶舱和螺旋桨),于是提议需要给中弹数多的部位加强防护,会上的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观点,可唯独一位统计学家除外。
这位统计学家解释道:你们只观察到飞机上哪些部位中弹多,哪些部位没有中弹,就盖棺定论;可是你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些飞机,可都是在参与战争后能够顺利回来的,你们统计的,也只是这些能够幸运返回的飞机身上的弹痕,那么那些在战争中坠毁的飞机的中弹位置又是哪里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战争中坠毁的飞机中弹的位置是驾驶舱或者螺旋桨而非机翼。
存在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其中有一类特别吸引我们目光的,无疑是成功学。各种各样的成功学和人物传记,那么这些书籍又是否可信呢?
有些书籍,作者可能会统计了几位成功人士的某一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听起来是正面的甚至会是负面的,总之,作者令你相信,这些特点是他们共有的,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所以这些特点是成功所必需的,也是值得你学习的。
那么,这些论述是否可信呢?我们可以参考几个人物: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埃里森。我可以说我统计出了他们一个共有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全都从大学退学了。这听起来,还是有点像成功的特质的,毕竟现在那么多关于大学无用的论述。不过哦这显然不可能是正确的,比尔盖茨可能会说:是啊,我是辍学了,可我还能随时回来啊!
避免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多成功学的书籍都是只介绍成功人士的经验?
所以,想要正确避免落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我们所需的最基本操作就是对比,通过对比来发现,这些特征到底是不是这一类人、这一类物所专有的。
别人家的孩子,显然只有那么几家的孩子是优秀的,却整天被父母挂在嘴边;热门专业,也只有顶尖的那么一撮人,才能拿到较高的薪酬;把在战争中坠毁的飞机找到研究对比,发现他们中弹最多的地方恰恰是幸运的飞机中弹少的地方;退学的人大部分也无法成为比尔盖茨……
有逻辑的人,懂得比较的人,才不会陷入简单的陷阱,才会明白幸存者偏差这个活着就该明白的事。
部分取自李永乐老师的讲课,有兴趣的可以去哔哩哔哩听老师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