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电影《成长教育》,看见被我们误解的教育(上)

看电影《成长教育》,看见被我们误解的教育(上)

作者: WEI_曹蕾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21:26 被阅读42次

    影片的开篇是女主珍妮在学校的各门课程,除了那些我们所不喜欢的坐在课堂里的教育,还有大量我们看上去很“素养”的教育,包括各种运动、礼仪、艺术甚至还有家务。镜头中的穿着得体的少女们在古典的校舍中脸上挂着的似乎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期待的稳重的表情。这个片头看上去很像国内常见的国际学校宣传片。这样的教育是我们想要的吗?这就是教育的内涵吗?

    转折点从饭桌上关于大提琴的谈话开始,我们开始触及美好的背后。这些背后虽然不美好,却代表着成长。

    我如何和爱好相处?

    在这段对话礼貌展示了教育中我们面临无数的真实的抉择,这些抉择从表面上看不出区别,而支持这些抉择的证据又没有那么坚实。而这些坚实与否的核心在哪里?似乎所有的答案都指向,教育的目的。如果没有更深入的讨论,我们会在很多的现实限制条件下“不得不……”。而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的“不得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成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我们的孩子。短短的谈话展示了诸多的父女两人的不同信念,而很多时候这些不同因为角色不同,最终女儿选择向父亲妥协。如果我们连晚上的空余时间做什么都没有选择,我们用什么支撑自己去满足“别人”。这也预示着,当回应我们内心需求的东西出现时,我们的理智变的很脆弱。

    拥有爱好 VS 发展爱好

    对事实诚实 VS 对内心诚实

    展现团队精神VS乐于协作

    退出=叛逆VS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我如何与他人相处?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不得不说男主角虽然是个伪装好的骗子,但是骗术很高明,置身事外的时候甚至是可以欣赏的。开头男主对女主说的是担心大提琴被淋湿,为了消除顾虑还要塞钱作为保证金,先将大提琴弄上了车,后来是女主自己上了车。如果没有后来的欺骗,这部分表达善意的技巧可以被用来做案例了。男主的社交技巧实在是很强,开头的时候男主显得主动一些,多讲了几句话。虽然用的只是几句看似平常的话,但因为配合环境(豪车还有雨天)以及如何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女主不仅仅自己上了车,还跟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人表达出了自己对父亲的抱怨、对学习意义的怀疑以及自己的梦想蓝图。

    在后面欺骗事实面前,这样的社交能力被称为骗术。可见,作为工具的社交技巧本身没问题,可是如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就会被作出不同的评判。而往往的结果是,我们的教育会以不喜欢的情境或者目的而连带不喜欢这样的技巧。我就是被这样教出来的,因为有不善言辞的父母和社交面较窄的老师,所以话说的漂亮基本上就等于办事不牢靠。当然还有极致的价值观,能说会道的大多数都是骗子。

    即便是到了30岁的年龄,知道了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社交能力却不见长进也没有特别去培养。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加的只是对人本能的怀疑倾向和一系列的求证模式(这个倾向我在努力克服中,并且这个倾向被日益用正义、睿智、理性等包装,克服的过程相当漫长也时常出现倒退现状)。理想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呢?当下的理解是,社交关系的核心是信任的培养,如果我们可以体会并且接纳这样的信任关系需要经历时间、事件(相处过程中发生具体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好的,而是真实的冲突矛盾)、对整体情况的了解、了解彼此的缺点并了解自己的底线、在可接纳的范围内去包容甚至帮助对方……如果我们这样的能力更好,可能后面的悲剧不会发生。遗憾的是,我们的父母、教育者这样的能力没有提升的话,我们给孩子留下的挑战确实不小。和他人相处相关的教育所指向的目标、能力比那些具体的技巧重要的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电影《成长教育》,看见被我们误解的教育(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ar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