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了一点闲钱,想要做一点投资,这时候,所有人,媒体、专家、你的朋友,都在说,有种投资收益高、风险小,机不可失。于是,你把自己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乐观的朋友还想办法通过借钱和贷款弄到更多钱去做这笔生意。
有一天,一个消息传来。这个产品好像出了问题,你想尽快脱手,然而,市场上持这种想法的人同当初入市的人一样多,没有人接盘。钱,成了没有意义的数字。经过了长时间却无人注意的发酵,灾难终于发生了,大厦在一瞬间崩塌。。。。。。
在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的电影《大空头》中,从华尔街巨头到普罗大众,不计其数的人共同经历了上述惊险惨痛的一幕。
灾难就像滚雪球,最开始,只是普通的买房贷款,然后出现了把买房贷款的债权打包出售的债券,当信用良好的贷款都打包卖掉后,信用不好的贷款被华尔街的聪明人们打扮成新模样重新出售。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为了利益,罔顾真实情况,授予足够高的评级分数。
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源源不断地凭空想象出来。五千万的住房贷款,背后可能附着着20个亿的衍生品。当次级抵押贷款这部机器启动时,可以设想,当最底层已经是畸形的垃圾,在垃圾的基础上又用垃圾加盖起来的庞然大物怎能有明朗的未来?
如此荒唐,却无人知晓。人们关心着球赛、关心着明星八卦、关心着流行时尚,却没有想到这个国家的经济早已被一个弥天大谎裹挟、渗透、绑架。
在这场骗局中,只有极少数人,提前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并做出了判断,他们笃信自己在这场对赌中将是最后的赢家。
迈克尔·贝尔博士
一个不善交际的独眼博士。
2004年初,作为股票市场投资人的他首次投身于债券市场。通过阅读数百份每份长达130页的抵押贷款债券说明书,他发现,2003年,借款人迷失了,2005年,放款人也迷失了。他感觉,2005年年初放出的次级抵押贷款几乎可以肯定将会成为坏账。于是,他说服银行为他制作一种针对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即为市场买了份“意外险”——市场好,我交保险费,市场坏,赔付我巨额保费。
马克·鲍姆
一个富有道德感、神经紧张的基金经理。
在德意志银行基金经理贾瑞德·韦内特的提示下,带领团队亲自调查后发现——人们可以用自己家狗的名字顺利贷款。房贷代理人从未拒绝任何人的贷款买房请求。脱衣舞娘在职业一栏填上“治疗师”就可轻松购置五套房产。然而,低收入者只知道可调利率还款压力小,却并不知道这个低利率不是实际利率,而是个诱惑利率。这个貌似繁荣的市场,大众的财务状况被加以曲解,断供率正在增加,虽然没有人愿意相信——表象之下尽是泡沫。
而帮助后起之秀杰米和查理做空夹层的前辈本·李克特,看透了这一切。
他对两个年轻人说,永远不要为了对赌经济的胜利而雀跃,因为这意味着大多数人的灾难。
电影刻画的以上三组人,分别扮演了思想者、行动者和聪明的投机者。
贝尔的方法是把自己关在屋里,阅读借款人的原始资料,寻找风险最高的抵押贷款池。他认为自己是这个地球上除了起草这些文件的律师之外唯一一个阅读它们的人。
马克的做法是立刻冲进真相背后,他带领团队直接寻访房产市场、银行代理人、低收入者以及金融专家们,深刻感受到次贷危机即将倒下的第一块骨牌的晃动。
杰米和查理,在以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得知消息后,也展开了调查,并且另辟蹊径地以小资金做空夹层。
虽然三组人各自支撑自己做出决定的方法不同,但共同特点是笃信自己的判断,并承受了来自市场、投资人、伙伴及自我心理承受力等巨大压力。
距离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多年,而那场海啸造成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散去。
人的大脑有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叫做:遗忘。
现在,当所有人对“新机遇”热情追捧时,我们能否保持足够的警惕和理性?
在《大空头》原著的扉页,写着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任何成见,就算他再笨,他也能够理解最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坚信,那些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没有任何的疑虑,那么,就算他再聪明,他也无法理解最简单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