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自由与爱之地》:反游记的游记

《自由与爱之地》:反游记的游记

作者: 志毅01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13:29 被阅读0次

    《自由与爱之地》是作者云也退入以色列的记录,全书以他在以色列集体农庄基布兹的为期1个月的劳动生活为主线,间或穿插了他在以色列其他城市游览或与人采访、交谈的内容。作者熟稔犹太历史,对犹太文化的深入思考在书中比比皆是。与一般游记不同的是,《自由与爱之地》的作者摆脱了传统旅行者”外来人“”观察者“”游客“的身份,深入了基布兹,身体力行成为了农庄的一员。尽管只有30天,但无论是农庄还是作者云也退都非常投入,因此,作者才有机会把握住微妙而难以言传的瞬间,我们读者才有机会借作者的转述来尝试触摸以色列的灵魂。

    犹太思维和笑话

    犹太人聪明而善于经商,大家提起犹太文化没有不深表赞叹的,作者云也退在书里也表达了对犹太思维对他的吸引力。那么自然我们会好奇:犹太思维是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和一位犹太朋友谈论这个话题,那位朋友是这么回答的:

    我总会被问起犹太智慧是这么。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然后我就得跟人解释,希伯来语里的'真'(truth)包含三个字母,分别是希伯来语字母表的第一个、正中间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这说明'真'必然包含一正、一反、一中,没有一面倒的真,什么东西就一定是好的,什么东西就一定是坏的。

    作为一个答案来说,它说明了犹太二元思维,并不强调一个标准答案的思考方式,但还不够具体生动。犹太朋友接着讲了一个犹太笑话,帮助我们加深理解。

    比如说,有两个人吵了起来,来找拉比告状:一个人说,我卖给他东西,他怎么这么挑剔,这犹太人太刁了,等等。拉比说:嗯,你说得有道理,过了一会儿,买家来了,跟拉比说,那个卖主奸诈,他想骗我,等等。拉比说:嗯,你说得有道理。

    听到这些话的人就对拉比说:你这可不对,你怎么能同时说他俩都正确呢?这明显是胡扯嘛。

    拉比认真的说:嗯,你也有道理。

    作者进一步说明了,这种觉得谁都有道理的思维不是一团和气的捣糨糊,而是犹太人真心相信,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艰深的思考与行动

    相信没有正确答案的犹太人,必然会成为习惯于艰深思考的人。

    作者云也退也是一个习惯于思考的人,并且被基布兹农庄里的工友评价为爱思考的中国人。《爱与自由之地》的写作形式大概是这样的:描述在农庄干的活;记录与农庄工友的对话片段;插入作者对以色列文化、时事的评论。作者思考记录的东西也相当广泛,有作者去基布兹的原因,有以色列的宗教与世俗,有老一辈犹太人与年轻一代观念的不合,有犹太人乐观和忧患的态度,有以色列传统与现代的对比等等。思考的问题常常非常棘手,难以给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例如,传统集体制基布兹辉煌不再和现代消费主义的入侵。以色列建国之初就是由一个个定居点艰苦的开拓出来的。经历过当时集体主义基布兹的老一辈印刻了那种开疆拓土克服艰险的斗志,至今也还会留恋那时的纯粹和简单。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消费主义迅速塑造了新一代以色列人的欲望和追求。老一辈的犹太人对年轻人似乎相当不满:

    我跟我的孙女聊天,她已经不太有什么反叛意识了,他们的格局都是定好了的:服完兵役去读大学,读完了去找份好工作。她的反叛无非就是看哪个电视节目,拿着父母给的钱,比过去的我们多旅行几个国家。她有时候也说,啊,我喜欢自由。好吧,人的欲望太多,钱、名声、家庭、性、爱,但在这把这些欲望一一实现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的灵魂。

    几乎全世界都在经历这里这一波消费主义的冲击。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渐的脱离掌控,变得越来越割裂、越虚幻。即便如作者云也退,也是怀抱着”一种对完整生活和积极成长的渴念“才出发寻找。

    再比如,以色列的宗教与世俗化的对立。作者在耶路撒冷结识了一个年轻的犹太男孩,他参与了一个名为”醒来“的社团,意味着”唤醒耶路撒冷本城的世俗居民保卫耶鲁撒冷“。耶路撒冷宗教化程度越来越重,被浓烈的宗教氛围压抑的难以呼吸的人在不断逃离圣城。然而耶路撒冷不应当只是正统派犹太教徒的圣城,也是穆斯林、基督徒、亚美尼亚人的城市,也是世俗派犹太人的城市。如何研究不同群体的共处之道,是个需要不断磨合调整的过程。

    最一团乱麻的莫过于纠缠了太多利益、恩怨和血仇的巴以冲突。怎么思考这个棘手的问题呢?作者云也退写过相声,也是个非常会讲笑话的人,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作者写到他在特拉维夫逛一个最好的二手书店,书店分类很细致,在第四区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主题,作者所记得的书名都是这样的:

    和平没有希望!

    和平还有希望吗?

    和平难道没有希望了?

    和平还有希望!

    也许问题本身没有答案,但至少思考、行动自有其价值。

    基布兹的劳动与关系

    基布兹最能淋漓尽致感受行动的价值。

    基布兹是以色列特有的集体制农庄的意思,社员在农庄内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公有制的平等、合作与友爱。作者云也退加入的基布兹叫做内奥·茨马达,位于南部沙漠,气候恶劣;大概有200人左右共同生活,包括孩子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停留时间长短不一,流动性很强;社员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一般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结束,工作经理会给每个人每天安排工作;生活非常安静,没有娱乐设施,电话必须留在自己房间里用。在这样一个原始农业经济形态的,依靠众人合作生存的乌托邦内,适合探索一些重要的问题。

    体力劳动

    作者云也退在基布兹里帮厨、摘梨、剪草、喂养各种活动都干,全都是考验体力的工作。现代社会的白领阶层的生活,通常已经脱离了田野劳动、放牧挤奶的体力劳动,而转为一天十来个小时屁股坐在凳子上的脑力劳动者了。幸好作者热爱健身(身材非常可观),平时就为劳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般人体验不到农田劳动,在健身房的运动算得上身体所经受最剧烈运动了。有运动锻炼经验的朋友,定会有这种体验:剧烈运动后体力透支的空灵和充实感。体力劳动最能让人了解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农业让人能够谦卑的面对自然和万物众生,而辛苦收获的果实也最真实,不会欺骗人。劳动也能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的生活,只要付出汗水和体力,不必奴颜婢膝,就能期待完整的结果。

    人和人的关系

    基布兹里的人相互接纳,但并不偏爱。爱让人与人间的关系紧张,因为心有所属,也必有所期待。而全然的接纳,把人和人的关系固定在恰当合适的距离,既不疏远又不干扰。大家平时共同参与劳动,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力量为农庄做贡献,每个人都确确实实的对于集体有参与感和归属感。基布兹特有的魔力是每个人对其他人表达出的直接而天然的热情赞美:

    过了这二十多天后,现在我相信,这个农庄的确有办法让人在简单枯燥的重复性劳动中保持中等偏上、偶一激昂的心情。它的激励机制,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别人的肯定。

    我的四周潜伏者随机的热情,它们时刻在寻找着爆发的出口,一个不小心,我就会引起人们的钦佩、羡慕和感谢,鹰嘴豆大的一点事情就让它们欢呼雀跃。

    现在的年轻人在公共舆论里似乎变得越来越犬儒,胆怯于表达自我的想法,害怕不被集体接受的拒绝。表达的自我审查也会造成人格上的萎缩懦弱。在全然接纳的环境里,人才能真正的抒发自己。

    感受力

    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子化社会使人逐渐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结,我们的口味越来越重,感受力越来越不敏感,麻木是危险的信号,而在基布兹里,作者发现了犹太人强大的感受力:

    我这才想到,为什么奥兹、约书亚他们的小说这么柔情似水,为什么以色列文人很少写残酷青春、远古邪恶,为什么西方作家恒河沙数,唯独契科夫能得到以色列文人的一致宠爱---是因为他们经历的悲剧比别的民族更多吗?还是因为他们更加郑重地对待死亡,只凭想象力就能触景伤情?

    经历过极端悲剧的人是乐观的,一半是苦中作乐,另一半是知足感恩。我们自然不必去寻求极度的痛苦。那要如何找回自己的感受力?如何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结呢?

    难道我们要学习云也退,也去找个基布兹参加劳动?

    答案不必一时找出,不如先行动起来吧。行动自有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与爱之地》:反游记的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b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