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原则
奇迹没有难易之分。一个奇迹不会比另一个奇迹「更难」或「更大」。它们全是同一回事。全都表达了爱的极致。
这一条开门见山的原则,实在弥足珍贵,虽然我曾说过五十条「奇迹原则」并不是我最喜爱的一节。这个原则是《奇迹原则》全书最精辟的论点之一,我相信耶稣也深有同感,否则不会在整部《课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只要彻底了解「奇迹没有难易之分」的含意,就不难明白《课程》所有的教诲,因为它是萌生整个思想体系的种子。开宗明义这么说,「奇迹没有难易之分」,等于说,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同一回事——那些看似严重的和看似轻微的,其实没有任何差别。
我们必须先认清外面的世界不存在,才可能真正体会这个原则。如果我们相信这个知见的、物质的,或分裂的世界是真实的,那么也一定相信世界有种种等级之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都是建立在层次与差异上,完全脱离不了大小、胖瘦、美丑,男女、日夜、明暗,以及大问题小问题等诸如此类的概念。就连对人的色觉,也必须借着光的不同波长才能辨识,而这些差异性都是小我分裂世界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要你还相信身体是真实的,就会相信某些问题比其他问题更为紧要。比如说,认为致命的疾病无比严重,轻微的头痛则只是小毛病。每个人都会掉入这种陷阱,而且还会用种种手法来掩饰自己的居心。比如只请求圣灵帮助解决某些问题,而非全部的问题;要不就是认定祂太忙了,没空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要不就是相信只靠我们自己就可以一手搞定。说穿了,我们真正害怕的,其实是圣灵的解决之道,因为那意味着小我从此就会丧失立足之地了。
然而,学习《奇迹课程》的目的所在,绝不是要我们为掉入这些陷阱而感到内疚。《课程》真正的重点,是要让我们知道自己有多么疯狂,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改变心态的可能。假如连问题出在哪儿都看不出来,你怎么可能改变对它的看法。再说一遍,揭发小我的思想体系并不是为了加深我们的内疚或愚痴之感,而是帮助我们看清楚——我们多么相信小我的说词,多么对小我言听计从。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撼动并改变这个扭曲的知见。也因此,《课程》开卷伊始,会以这条原则给我们来个当头棒喝。
它要说的是,治疗癌症和治疗轻微的头痛一样容易,解决核战的威胁和处理孩子间的争吵也一样容易,因为这些都是同一回事。它们都源自同一个核心信念——认同分裂、认同内疚。问题的根源绝不在外面的世界,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寄身世间,我们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外乎从症状的层次去减轻痛苦,也就是只在形式的层次妄自使力。《课程》的基本原则之一,只要我们分辨出「形式」与「内涵」迥然有别。世上只有两种基本的内涵:上主或小我,爱或恐惧,灵性或身体;世上也只有两种基本的知见,就是圣灵或小我看待问题的两种眼光。
如今,这两种内涵已化身为无数形式,就以小我世界的基本内涵「分裂」来说,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分裂的信念已经在人间化身为种种千奇百怪的形式。有些我们视之为负面的,例如疼痛、受苦、死亡等等;有些我们界定为正面的,例如心想事成、趋吉避凶之类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形式(见下图右边部分),而是那个形式背后所隐藏的心态(图表左边部分)。
第二十三章谈到「无明乱世的法则」(T-23.II),这一节非常艰深难懂,却是至关重要的一节。「无明乱世的法则」描述了五条法则,这些法则成了小我思想体系的支柱,它们与五十条奇迹原则恰恰相反(耶稣给了五十条奇迹原则,却仅仅列举五条无明法则,光是这样,你就知道他站在哪边了)。无明法则的第一条,和奇迹原则第一条正好背道而驰。它说「真理因人而异」,因此幻相有种种的层次之别,某些幻相比较糟糕,某些幻相则比较有价值。这正是我们刚才谈到的,只要你相信某些问题比别的问题更严重,就会相信不同层次的问题需要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法。举例来说,医护人员的基本培训就是如此:用甲方法治疗A症状,乙方法对治B症状,如果出现C症状,则采用甲方法加乙方法或其他法子。这就是我们的写照,不停地使用各种方法逐一对治不用的问题(我在此得先澄清一下,《课程》并非说你不该做这类事情。这一点,讲述到后面的奇迹原则时,我会再详细说明的)。真正的疗愈乃是化解我们认定自己与上主是分裂的信念,那才是一切内疚的根源。读到后面,你自然会了解,「疗愈」与「结合」原是同义词——我们一旦认清了自己唯一的问题就是「相信我们是分裂的生命」,那么,解决那些表面问题的唯一办法当然就是「结合」了。
随着深入这些教材,我们会愈来愈清楚《课程》的基本教诲乃是:我们如何定义一个问题,我们就会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准此而言,修习这个《课程》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牢牢记住,问题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是分裂的」那个信念。反之,如果你认定问题明明是别的事,那么,你势必会去找其他的方法解决了。
<练习手册>第七十九课也同样指出: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也只有一个。这个问题就是内疚、分裂或心怀怨尤,而唯一的解决之道则是奇迹、结合或宽恕。这正和奇迹第一原则「奇迹没有难易之分」互相呼应,不管我们认定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同一个方法解决,这就是: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问:有时候我们自以为已经改变心态了,其实那根本是一种否认或逃避……。
肯恩:<正文>最后有一段话:「考验不过是你过去尚未学会的人生课题再度出现于你眼前,让你在过去选错之处作出更好的选择……。」(T-31.VIII.3:1)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化解所有的内疚,有时候我们以为某一段关系已经疗愈,或某一事件已经解决了,结果一年半载之后突然发生一件事,心头砰的一声!过去那种感觉一股脑儿再度涌现。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类的经验。
这并不表示当初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它只意味我们当时所能做到的程度未尽彻底而已。每当我们准备好跨出另一步,试图疗愈更深一层的内疚之际,考验的机会便来了。我们会发现自己心烦意乱,甚至觉得受伤被骗,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我们并未彻底放下分裂的信念,只是这一次我们把信念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而已。小我会说:「认命吧,你失败了!」圣灵则抚慰我们:「现在,我们准备好要跨出另一步了!」《课程》的妙用即在于此:把生活中每一事件都看成一个机会,这样做,足以宽恕并疗愈那些深埋心底、连自己都蒙昧不察的东西。这个原则,绝无例外可言。
事实上,《课程》的威力正是在于它的立论如此简单明了而又一以贯之。它只教导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事件都看成治愈心灵的机会,不管我们是为了可怕的新闻事件,还是为了家庭、社区,或工作场所遇到的芝麻小事而烦恼,它们全是同一回事。
问:虽说奇迹没有难易之分,但在感觉中我们仍然觉得奇迹是有难有易的。既然如此,我们是否需要从比较重大的问题开始学习宽恕,然后再去处理其他的小问题?
肯恩:能处理什么就处理什么。有些人的反应刚好相反,觉得大问题太吃力了,所以他们从生活细故练习宽恕,譬如高速公路上莽撞超你车的人、专门爱使小动作而惹人生厌的人,或是孩子该做家事却老是赖着不做的情况。比起大问题来,有些人觉得宽恕这类小事比较容易。
问:非得如此不可吗?
肯恩:也不尽然如此,而是怎样做能够让自己心安理得一点,如此而已。
问:第一条原则是否表示「癌症」和「感冒」一样容易痊愈?
肯恩:是的。但你可能会误以为问题在于癌症或是感冒,请记住,那不是问题之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导致这些疾病的心念。《课程》说「意义即是目的」。眼睛不要死死盯在癌症的病情有没有缓解,因为那根本不是问题所在。人之所以罹癌,可能有它的目的,它不见得是冲着患者而来,很可能是冲着他身边的家人朋友,甚至医护人员而来的。
问:所以「奇迹没有难易之分」说的不是治疗什么,而是改变知见?
肯恩:没有错,它是指心态上的改变。我们后面还会重复谈到这个观点。
问:这么说来,既然是一个人的想法导致癌症的,当他心灵痊愈时,癌症是否痊愈已经无关紧要了,对吗?
肯恩:正是如此。很多人会用身体是否痊愈来印证自己的灵性或心理健康的程度。他们会想:「如果我真的做对了,这个肿瘤就会消失。」这个心态反而把癌症当真了。如果你的心灵真的痊愈了,癌症就不再是燃眉之急。这并不是说肿瘤不会消失,它只是说你的精力不再放在肿瘤是否消失上头,而会致力于心灵的平安。
问:死亡是否表示,时候到了,我们就可安心躺下,放下身体?
肯恩:如果你说的「时候到了」是指我们完成了此世所要学习的功课,没错。不过,我们也可能改变心意,决定在完成这些功课之前就离开身体。就像《课程》说的:「没有人能够不经自己的同意就死亡。」(W-152.1:4)
问:就算我们努力改变心态,但如果我们身边的人仍抱着旧知见看待疾病,这种「集体性」的力量会有多大?对我们又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呢?
肯恩:每个人心里永远都有两个声音,小我的声音和圣灵的声音。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在两者之间来回摆荡。好比说,我正在修练《奇迹课程》,却没有全力以赴,不时生出疑虑和恐惧。那种情况下,身边的其他人也老是强调小我的观点,如此,当然会强化了我的小我。但如果我非常坚定,知道小我的说词都是骗人的,就算成千上万的人讲同样的话,也丝毫影响不了我。反之,要是我自己心志不坚,我的小我就会自动搜寻这些人来,用他们的所作所为来强化小我的说词。
请注意,不是那些人强化了我的小我,而是我自己下意识地寻找这些证人来声援小我。如果我真的想要证明愤怒有理、疾病可怕、分裂是真实的,这类见证俯拾皆是,根本无需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找。这点我们都心里有数。唯有我们自己动摇了,别人的想法才会加强我们内在负面的想法,或说小我的想法。他们并没有用蛊术来控制我们,我们不该找别人来为自己的想法负责。《课程》从来不曾教人推卸责任,它只是说,别人的看法或世间的种种会强化小我的声音,但如果你够清楚自己的信念,它就丝毫影响不了你。耶稣可说是我们的最佳典范。
进而言之,相信抽烟会致癌,就是掉入了小我的陷阱,真正致癌的是内疚。不过,如果你始终相信抽烟对你有害,那就不要抽烟。假设你有糖尿病,而你的信念里依然认为身体是会生病的,那么,不打胰岛素或故意去吃冰淇淋,就等于存心跟自己过不去。这种时候,最能体现宽恕精神和最有爱心的行为,就是好好照顾你生病的身体。
问:「聆听圣灵」是什么意思?
肯恩:聆听圣灵其实只是一种说法,就像说祂是上主的天音也是一种比喻而已。圣灵透过我们的心灵与我们交流,祂会用任何我们可以领受的方法或工具,也许是某个直觉、想象、突如其来的念头或领悟、梦境,或者感觉好像「听到」什么话或起了什么念头,种种都有可能,你完全知道那不是来自你的。圣灵从不吹毛求疵,你给祂什么工具,祂就用什么来帮你。
好,我们继续往下说,不然光是第一句就没完没了了。第二句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重申第一句的观点而已。没有「更难」或「更大」的奇迹,等于是说没有更难或更大的问题。比尔・赛佛曾经说过,第一个原则可以理解为「问题的解决没有难易之分」;所有问题都是同一回事,所有的解决之道也都一样。
下一句「全都表达了爱的极致」,我在讨论《课程》的内容架构时,解释过它的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形而上的层次,我们今天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第二个是比较具体的层次,也就是对照两种看待世界的眼光。第一个层次的论点在《课程》中是毫不妥协的,不是全对就是全错,绝无中间地带可言。就像你不可能只怀了一点孕,你不是怀孕了就是没有怀孕。在第二个层次,我们不断在小我和圣灵之间来回摆荡。「全都表达了爱的极致」这句话属于第一个层次——你不可能只有一点爱,你不是有爱就是没有爱。爱的特质之一就是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涵括一切的,这一点绝对没有例外。爱的表达必定全都是极致的,紧接着这句话而来的即是「世上只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怨恨或恐惧,而这个问题也只有一个解决之道,那就是爱。爱并非来自我们,也不是来自这个世界。爱来自上主,只能透过圣灵来启发我们成为有爱心的人。
《课程》认为这世上没有人怀有真正的爱,因为世间的爱莫不夹杂着爱恨交织的情绪(T-4.III.4:6)。我们正因小我而来到世上,这意味着我们相信分裂,也意味着我们无法相信爱「全然包容」的本质。确切地说,在世间,只有宽恕最近似天国的爱,上主透过我们心中的圣灵将这种爱赐给我们,是圣灵启发了我们去做富有爱心的事。但这儿所说的「爱」,并非最高层次的爱,它仅仅指涉我们世间的一般作为而已。
问:既然「全都表达了爱的极致」这句话只适用于上主的爱,作者在此又意有所指,究竟在指什么呢?
肯恩:它是指上主在此所示现的爱。换句话说,这句话其实是指奇迹。奇迹来自于爱。下一个原则会讨论这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