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出游武汉,提前查了一下武汉的特产,其中有一项是五芳斋。因为久居上海,自然不会认为五芳斋是武汉当地特产,于是便没有在意。
然而刚刚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复古的五芳斋广告,片尾的说明却让我萌生了异样的感觉。一个特别的糕团礼盒,同时在嘉兴总店和武汉总店销售。那么上海呢?
加之之前有略微研究过苏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之间的恩怨纠葛,可能单单一件事并不能引起我的注意,但是这三件事放在一起,却不能不让人多想了。
这“五芳斋”究竟是上海的,嘉兴的,还是武汉的呢?
(本文所有资料皆来源于网络,同时伴随猜测,不能保证绝对真实)
-------------------------------------------------------------------------------------------------------------------------------
经过搜索,梳理时间线如下:
1、“五芳斋”起源
五芳斋起源“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今相城区元和镇开发区)人。
起初沈氏在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东西作为原料,制作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
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这就是五芳斋名字的由来。
两个关键点:道光年,1821-1850;创立地点在苏州。
2、“上海五芳斋”起源
1858年,一位叫沈敬洲的糕团师傅从苏州来到上海,发现人流络绎的南京路上竟然没有一家糕团店,于是他在南京路盆汤弄附近开设了一家规模很小的糕团铺,卖点苏州传统赤豆糕、黄松糕、汤团等小糕点。这店一开出来就很受欢迎。由于苏州糕团中原料多采用玫瑰、桂花、松花、莲花、荷花等五种清润芳香的植物原料,再加上老板、师傅都是苏州人,故店名称为“姑苏五芳斋”。开张以后,五芳斋几经辗转,最后在云南南路安家。
关键点:咸丰八年,创始人刚好姓沈,并且来自苏州。如果事实上这个沈姓和上面那个“沈氏”并无关联,那也并不是简单考证就能得出结论的,毕竟江浙一带沈姓经商自古有名。但至少创始之初有“姑苏”二字,师傅也确实是姑苏人。(又有资料显示此沈敬洲本不姓沈,而是苏州正牌五芳斋沈家的入赘女婿,如此上海五芳斋便可算得上是绝对正宗)
3、“嘉兴五芳斋”起源
“五芳斋”粽子于1921年问世。当时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先生,在春夏季弹棉花生意清淡之时,于嘉兴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
他的粽子外形较为别致,沿用了兰溪一带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加上选料、制作考究,风味独特,招徕了很多顾客。
十多年后,张先生召集了几名兰溪老乡,在嘉兴当时最热闹在张家弄口,租间门面开了首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经营火腿鸡肉粽、重油夹沙粽。
事隔数年,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两人在这家店对面和隔壁也开设了" 合记"和"庆记"两家五芳斋。
三家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芳斋”粽子店,一时成了嘉兴这座江南古城的独特风景。且说三位五芳斋的老板都夸耀自己是老牌正宗,各自在用料、配方、包裹、烧煮等方面动足脑筋,做起了"粽子经"。
如此激烈的竞争,促使粽子选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日趋完善,口味日趋精美,嘉兴张家弄"五芳斋"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
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至今。
关键点:嘉兴五芳斋似乎凭空而出,三家老店的创始人也都是浙江人。并且店名分别叫“荣记”、“合记”、“庆记”(因为竞争,两家店还分别改名叫“真真老五芳斋”、“顶顶真真老五芳斋”),这似乎和一开始的苏州五芳斋并无关联,而这个名字多半也是借鉴(这不仅让人想起“陆稿荐”也是如此)。并且直到56年才成为一家这件事,我们知道56年是国营企业制度建立,合并无非也是因为这个契机。
4、“武汉五芳斋”起源
1946年倪锦才先生引入武汉,建立了商号为“上海五芳斋”的饮食店,经营江浙风味菜肴和小吃。解放后,几经投资改造,扩大经营场所,花色品种不断增多,销售连年攀升,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2001年,改制组建成立武汉五芳斋食品贸易有限公司,逐步发展成为集餐饮、食品加工、商业贸易、汽车运输、食品进出口为一体的新型企业。
关键点:倪锦才是因为时局动荡前往武汉,建立五芳斋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上海看到,而武汉没有。至于倪先前是否在上海五芳斋学徒也未可知,只是起名字还知道,五芳斋是上海的。
另:武汉五芳斋于2015年(亦或者是2014年)被嘉兴五芳斋收购,两家合为一家。
最后特别另:最早的苏州五芳斋至今仍有观前街总店。
(一路搜寻至此,只是当做一件趣事。也许当年没有品牌的保护,后面也闹出不少官司。然企业发展,经营与珍惜自己的品牌才是存续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