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中有一段作者的自设问答,引起我特别注意:
问曰:参究念佛与止观法门为同为异?
答曰:……(略)止观虽三根普被,而上根方真得明了。参究虽亦被三根,而上根始获大总持……(略)
这里有个词汇很熟悉,就是“三根普被”。在今天,人们基本上认为,“三根普被”属于净土法门的专利,似乎净土之外的佛法都做不到普被三根。而蕅益大师在这里却说,天台止观和禅宗参究法门都是三根普被的。
我又去检索了一下大藏经系统,发现“三根普被”这个词在很多大乘经典的注疏中都出现过。计有:《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法华经》等。这说明,在我们古代祖师大德眼里,大乘佛法基本上都具有三根普被的特点。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修行人是什么根器,都可以在大乘佛法中获得殊胜利益。
就像《法华经》药草喻品第五中说的: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同样的,佛法的种种法门虽然宗旨特色各有不同,但都是佛陀金口所说,同具三根普被的特点,令各种根性众生得到修行的利益。但是由于众生根性的差别,虽然同修一法,所得利益也有差别。
净土法门的三根普被也是这样。如果仅就“成功往生净土”这一结果来说,好像是利益平等。但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章”来看,九大类往生者,由于他们生前发心、功行的差异,往生后的“待遇”也相差悬殊。就拿花开见佛这一条来看,从上上品的立即见佛,到下下品十二大劫才能花开(仍未见佛),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这就像《参究念佛论》说的一个道理了:止观、参禅同样是三根普被,但上根人和中下根人所得利益也是有差别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个法门——当然也包括净土法门,要得到“三根普被”的利益,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这个修行人要相信这个法门可以带给他利益,从而引发他愿意修行这个法门的想法,并如法的付诸行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三根普被的特点也就无从体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