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喜桥恨死了唐翠芝,总想把她干掉。这事,金喜桥在梦中已经做过无数次了,而这一次,金喜桥决定,无论如何要付诸行动。这是著名作家安宁的近作《请你原谅我》的开头。读到这里,作为读者一定会认为金喜桥和唐翠芝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实际上,她们是一对血缘浓得化不开的亲生母女,“但她们却是天生的敌人,从喜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不,从喜桥还在唐翠芝的肚子里刚刚成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敌人。”
故事从一开始,就让人欲罢不能,急于知道一对亲生母女关系为何紧张到如此地步。随着情节的舒缓展开,作为读者的我们才知道,金喜桥是一个私生女,而正是金喜桥的意外降临人世,折断了唐翠芝对美好人生追求的翅膀。仓促之际,怀上金喜桥的她不得不向卑微世俗的生活缴械投降,与自己并没看上、在化肥厂工作的一位男子结婚,这自然让心高气傲的唐翠芝伤心至极。企图通过嫁一个有钱人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这种理想彻底变得虚无缥缈。
只要放下,一切安好 只要放下,一切安好与安宁上一部小说《无理想生活》相似,这篇小说也充满了都市情感的纠葛:金喜桥既与大胆开放的江中鱼时不时同居,却又接受格外朴实、传统的柳欢喜的约会追求,金喜桥的同窗兼闺蜜李响嫁了一个好老公,偏偏身在福中不知福,闹出婚外情,与一名踏出校门不久的九零后小男生林小由不清不白。
当然,金喜桥并没有采取极端行为,把她的亲生母亲唐翠芝杀掉。不仅如此,当金喜桥经过一段情感波折,不小心怀上了江中鱼的孩子,为了生活,不得已将孩子打掉,而接受了柳欢喜的感情。这时的金喜桥才真正理解了当年无比风骚,与几个男人都不清不白的母亲,她曾经的高傲和后来的委曲求全,她的艰难,她的愤恨与不满,她的不甘和失落。但最终,不得不在无任何诗情画意却强大无比的生活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只不过,时不时把一肚子的不满和怨气撒向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女儿金喜桥。有了相似的心路历程,有了虽不完全相同却有几分相像的经历,这一刻,金喜桥理解了母亲,并在内心深处,与母亲达成了和解。“她听见窸窸窣窣的碎响,从遥远的神秘的暗黑世界里传来。那是冰层消融的声音,很厚很厚的冰层,从她还在唐翠芝肚子里,快要被谋杀掉的时候,就一点一点积聚起的千年不化的冰层。”
只要放下,一切安好 只要放下,一切安好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外,倒也在情理之中。温暖,又带着些许心酸。
安宁为何写下这样一部小说?读后记,才得知才女作家安宁与其母亲也关系紧张,虽然与小说中的金喜桥唐翠芝母女相比,安宁与她母亲的关系和缓许多,并且二人只是由于性格相似,不善表达,不习惯亲昵而导致了母女关系的疏离,但这部小说的写作,作者从三十年来与母亲的相处之中,汲取了诸多灵感。
只要放下,一切安好《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的周顗一次指着顾和的胸部问:“此中何所有?”顾和答:“此中最是难测地。”其实,与隔肚皮的人心一样,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也难以测量。在笔者看来,情感是世界上最说不清道不明,也最最复杂的东西。有时,最亲的亲人因为情感不和也形如路人。现实中,笔者就亲见一对母女的关系比路人还路人。这样不正常有悖常理的情感,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就是过于“执”,如果当事人能看淡些,看轻些,看开些,其实真的没什么。真的没必要针尖对麦芒,真的没必要互相伤害,真的没必要死死纠缠而放不下。正如小说的结尾,金喜桥在内心深处与母亲达成了和解一样,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拥有这样偏执情感的人,就请多些理解和宽容,多些彻悟和放下。
即将当母亲,也理解了自己母亲的安宁在后记中动情写道:我依然感激我的母亲,感激她的敏感。她对人事一针见血的洞察,她在看透人生艰辛后的冷漠,她对生活的丰沛的激情,她拿着一根鞭子不停歇地对我的抽打,她嚎啕大哭时对我神经的考验和折磨……我宽容她对我所做的一切,并学会对琐碎人生的豁达、宽宥与接纳。
是的,不和和仇恨只能让人的人生格局格外狭小,而只有理解和放下,才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和境界登上更高的台阶。
只要放下,一切云淡风轻,只要放下,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