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阅读《代价论》这本书。差不多也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第一次阅读它。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文杰召集我参与的一个活动——100天阅读33本书,我大概也不会购买郑也夫教授的一系列社会学书籍;当然也不会和文杰进行后面一系列的深度勾搭。
重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阅读的就是——“乌托邦,否定代价之代价”这一章节,原因很简单,因为王小波。
王小波已然成为了一种象征,文学中的一个旗帜,或者正如他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前段时间还有大量的人在怀念他,当然他的书也跟着热销了一阵。
乌托邦是一种假想的社会,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特别和谐,没有争斗,也没有牺牲,更没有等级之分,宛若世外桃源。作者当然是批判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他同时认为这种理念也是有正面作用的。
那就是告诉大众,目前的社会制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的,我们还可以期待更美好的社会。
然而王小波不同意,王小波无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至少是精神上的自由,他特别讨厌一种乌托邦的世界。
他认为乌托邦世界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压抑。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同质化,所以尽管乌托邦社会被描述的特别美好,但依然不为他所好。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反驳郑也夫的《代价论》中关于乌托邦的内容。
可惜这篇文章已然成为一个绝唱,在写完这篇评论的5天后,王小波因病去世。郑也夫在回应的文章中写到:对于一个棋手来说,最遗憾的并不是输棋,而是在落子的那一刻就知道这盘棋会被永远地封盘。
有人说经济独立是精神独立的基础,我认为有这种可能,但我更倾向于精神的独立会使我们经济独立的过程加快,所以精神独立应该是经济独立的前提。
网友评论